关心别人为什么还让人不舒服?
前两天和亲戚一起吃饭。
对方是父女俩,我们这边是母女俩。
父亲特别担心女儿。对他的生活给出了种种的建议和指点。
当然也有很多的指责和否定。
最后女儿开始和父亲争执起来,两个人越说意见越大。
原本是和颜悦色的一起吃饭,结果到最后差点就要拍桌子走人。
我们忙不迭的想要岔开话题,但是一不小心又被他们拉了回来,继续夹枪带棒地你来我往。
让我感觉这顿饭吃的真是不划算。
我总结了一下,感觉这位长辈说话的时候,确实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很明显就能看到他的倾听能力不是很够。只是非常急切的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希望对方能够认同他的建议和意见。
当对方抛出一个自己的想法时,他会不经确认的,用自己的经验来去解读,然后很快的给出一个自己的反馈。
因为他的语速特别快,不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状态,所以呢,误解就特别容易产生。
有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两个都在自说自话,两个人说的都不在一个点上,但是却在那拌嘴。
正确的做法可能是,用非常冷静的口吻询问他,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我看我理解的对不对哈,能再说的具体一点吗?
而且他还很喜欢比较,说到生气的时候就开始,要贬低自己的女儿。贬低的方式呢,就是拿她和另外一个很差的人去对比,并且说他她还不如那个人。
因为我也受过这种待遇,所以我觉得这样说话其实还是蛮伤人的。
这种情况没有太好的建议,只能说尽量避免,不要去做对比,比较没有任何的意义,除了对人造成伤害。
另外就是他还会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你就会很惨的那样一种姿态。这个我觉得也是没既没有尊重女儿作为一个成年人,拥有处理好自己问题的能力和生活的边界感。同时也过于好为人师了,因为他自己也是离了婚的。不能说他在这婚姻经营方面就有多么突出的经验值得传授。
这个的建议的话,我觉得说话可以委婉一点,不要那么直接。因为过于直接的话就默认了对方自己没有处理的能力。直接给建议很容易让人认为说话的人抱有一种“我的能力是高于你的,你必须依赖我,否则你自己就不处理不好”的态度。
建议的做法是通过询问的方式:你觉得呢?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呢?我谈一点我的看法啊,也不一定对,供你参考一下。
整体上要体现出来对对方的尊重,相信对方,肯定对方。
而且他有时候说话特别的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比如我说这个菜是你姑娘特意点了给你吃的。他他并没有迎合说啊,谢谢姑娘,还是我姑娘想着我。没有这样一种拉近互相父母关系的动作。而是抛出一句说,我早就不吃这个菜了。让女儿无比的尴尬。
其实不让对方尴尬的方式也有。比如可以说,哎呀,这个菜我还真挺想吃的,好久没吃了,谢谢女儿啊,就是这两天呢,肠胃不太好,还真不太敢吃。
这样说不就既感谢了女儿又顾全了她的面子吗?这样女儿以后才会再经常想着你呀。接受爱也是一种能力。
总之那一顿饭吃下来看着挺发愁的。我和我妈只好“呵呵呵哈哈哈,吃菜吃菜”。最后不得已,找了一个话题人物来搪塞,才把话题转移过去。
沟通方法是可以习得的,通过锻炼觉察和刻意练习能够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下顺利与别人沟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