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槐(后记)
刚来简书的时候,我就写了一部名为《青槐》的小说。与我昨天结篇的小说一样,同样的名字,同样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只是那部小说最终没有写完,自己最终选择逃离。翻出原来的文字再看,我觉当时自己掉进了细节的陷阱里——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写了几章,就再也写不下去了。
新的《青槐》昨天写到终章,我长舒了一口气。此篇写到第二十章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它的结尾了。只是在哪结尾,我着实纠结了好一阵子。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好告诉自己:写到无话可说处,自然结束就好了。主意已定,心里感到轻松不少,但还是有些遗憾。因为重启此篇时,我决定把它写成史诗一样的小说,看来这次是不能够了。
新的《青槐》,我写得还算比较轻松,一章一千三百字左右,没有很强的压迫感。本来想要采用意识流之类的叙述手法,无奈自己对叙事的时间线很难做到置若罔闻。虽在文中刻意模糊时间线,但是整体上还是按照时间线来安排故事情节。积重难返,那我就不再苛求了。
旧的《青槐》和新的主题不大一样,这可能取决我写作时心态。初写《青槐》,我觉得那是一种倾诉,其中也有不少寻求认可的成分。当时,我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写着,写着,我觉得那些陈年往事,已经没有必要再提起。如若非要提起,我觉得那就有些太矫情了。鉴于此,我当时放弃了更新,那些文字稿就成了烂尾楼。
每次回到老家,我总会静静地在青槐树下,站上好一阵子。慢慢地,我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好让自己心里安然一点,这就有了后来的《青槐》。吸取第一次的教训,虽说我把自己也放进了故事里,但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新的小说里,我的主观的感情色彩淡了很多。如果说第一部《青槐》是水彩画,第二部《青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副线稿。
前后两部《青槐》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里的叙事疗法。一样的事情,一样的经历,不同的叙述,只能说明我的心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中我隐约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后一部的主题,我最先想到的是和解。不错,与往事和解,与周围的人和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把自己从受害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在新的《青槐》创作过程中,文友三月潋影和所谓伊人J对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回应,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这部小说,远远算不上引人入胜,这点我心知肚明。有人说,无回应之地即为绝境。你们的互动让我倍感温暖,因为我能感受到你们想要共情我的世界所做出的努力。感谢所有读过我文字的人,不管你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感谢我们有缘在文字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