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

2020-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慧你听

01学会求助

看着深陷又一轮论文修改无所适从的我,室友建议道:你自己改不出来,可以跟师门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呀!

于是,昨天,经历了又一整天的茫然低迷后,决定求助。晚餐后,请研究室里一位研三、两位研二的学妹,听我汇报已有论文写作内容、专家评审意见,以及改写的瓶颈。

三个小时的讲述与探讨后,真的明晰了好多。

果然,如果自行或者被旁观者清提醒已进入“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困境,就一定要学会向外界求助。

当亲手将自己封闭于“牢狱”时,可以说惟有外界的力量才能辅助打破僵局了。

02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天与学妹们共同在研究室学习却一直没有求助的原因,一来是师门研究领域跨度较大,二来是年级跨度太大、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客观有距离,综合导致她们对我博士论题的了解度确实太低了。

但好在早已建立(任何形式)的公开写作,要“写给读者”的写作观。论文发表出去,是要面对本专业各细分领域的读者,显然必须首先改写到同专业、同师门的硕士学弟学妹们能读懂,读起来顺畅的程度啊!

三个小时的讨论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讨对于文章各部分的直观感受:她们表达哪里不懂、哪里逻辑不通顺,我反思哪里框架结构是如何搭建的、哪里论点非常核心以致不能删改……

讲述的过程,是对内容呈现的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反复强调重点。于是三个小时的论谈结果是,论文大框架保住了,学妹说:“你把我彻底说服了”。

很开心学妹采纳了我的想法,但是一对比,扪心自问发现讨论之所以一度变为争论,涉及到要“听得进他人意见”这一态度层面。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嘛!讨论的过程中我的心态还是有一些“攻防”,并没有完全打开去站在学妹们接受的角度,思考她们为何会提出种种异议。

虽然话语的探讨达到了某种共识,但论文不是靠演讲的,靠的是成体系、有逻辑、论据鲜明地层层展开写作,必须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好难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遇求之不得,则寻师求助。三人行,必有我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