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沐夕阳 琴声寄相思——品读李冶的《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唐代著名女道士因相思而寂寞,无聊时写下一诗,流传了1000余年,也感动了无数人。——引语
盛唐气象,成就了无数的诗人,不仅有男人,也不乏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在严苛的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标尺,规范着女性的行为操守。但是在开放包容的大唐帝国,延续千年的思想堡垒得以攻破,很多女子从男耕女织的生活程式中解脱出来,回归社会,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行动融入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证明自我的存在。在诗歌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从事诗歌的创作,以女人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感觉为文造语,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成为一种时尚。简单梳理大唐诗坛,有据可查的女性诗人就有二百多位,其中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在男权社会,女性是弱势群体,她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很难达到李白杜甫白居易们的高度,但是,夹缝中的挣扎与呐喊,为大唐诗坛注入一股清新的风。尽管柔弱纤细,但正是这份阴柔的滋养,为唐诗开辟了另一方反映生活、剖析世情、观照时代的天地。就四位女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留下的印痕看,由于每个人的天性不同,生活的遭际不同,人生际遇不同,诗歌表现出的韵味不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才品不同向”,在文人身上普遍性存在。虽然四个女人在个人情感生活方面留下许多供世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但从诗歌本身来看,她们传世的作品在中国诗林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李冶的《相思怨》就是一首以女性的温婉笔触书写的表达苦苦相思的幽怨之作。
综观全诗,对相思的书写不是直笔的呈现,而是把抽象的情感进行巧妙的嫁接,使之形象可感。标题两个词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交待题材的同时,也明确了情感的特质。“相思”,即彼此的思念,多指男女因互相爱慕而又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情感体验;“怨”,言苦苦思念而不能相见,内心无限哀怨。有了这样的情感统摄,具体到内容时,就表现出专属性。第一联把海水与相思对举,海水深不可测,但与相思相比,还抵不上一半,对比中不仅把抽象的相思具象化,也写出相思之重、之浓;颔联仍然从对比的视角进一步强化相思的浓重与持久:纵使海水深不可测,但终有底,有尽头。可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遥遥无期,没有边际。“有涯”对“无畔”,有形可视的海水与无迹可寻但又无法放下的相思,有形的有限与无形的无期对列,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相思无时无刻不在,而且历久弥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前两联主要是从宏观上书写相思。虽然是以女主人公的视角透析,但对相思的主体来说,这种寝食难安、坐卧不宁的苦苦煎熬则带有普适性的意义。言女子的相思,实际带有共有性。经过前两联的对比渲染之后,第三联把视角从辽远宏阔转向抒情的个体,对相思的书写变得更为具象可感。“携”动作,主人公开始出场,相思有了主体的承载;“上高楼”,百无聊赖中走出闺房,等上高楼,望远怀人。可是,时间在苦苦守望中悄悄流逝,所盼之人却杳无踪迹。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明月朗照。清辉遍洒,阁楼笼罩在月色之中,变得朦胧虚幻。一“虚”字明写楼,实际写内心的空虚和无所寄托;一“满”字写月光普照,实际写独自伫立高楼之上时间之长。但是,纵使望眼欲穿也难觅所思之人,只能抚琴一曲,把千般愁绪万般哀怨化作音符。一曲相思曲缠绵幽怨,时而“冰泉冷涩弦凝绝”的低回,时而“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激越。一“断”字,既写琴弦因用力过度而断,又写主人公因思而不得的肝肠寸断。之所以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一个方面是因为长时间的分离,自离别起相思之门就打开,饱受思念的折磨;一个方面是由于从分别始就杳无音信,自己苦苦的思念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当然,还当有一丝隐忧,担心所思之人移情别恋,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少女情怀总是诗”,多情纤弱的女子或许写不出男子的壮阔刚健,然而她们的诗歌文章,经过专门在细节处打磨,在细节处打动人心的锤炼,而别有一种入幽的细节美。生性风流,善作雅谑的诗人,从自我的角度选择情感的代言人,想象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高楼上悠悠地望着明月,想着心上人,信手弹着相思的曲子,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是一种唯美的情感传达。幽思怀人的主题许多男性诗人也写过,但是和女性的比起来,始终缺少了一点温存与香软。毕竟女人心海底针,这样的情感经过当事人写出来,才会更加的回环曲折,余韵悠长。整首诗的内容没有太多的深度,就是在用最简单的语言倾诉着少女的情怀。一幕独幕剧,一个主角的演绎,有强烈的主观书写,有百无聊赖的动作刻画,没有借助浓墨重彩的景物渲染,语浅情深,把一位独守空房、相思成灾的女子刻画出来。而大胆直白的言情抒怀,不仅是对传统的一种超越与突破,也让诗歌表现出独特的况味。
人生离别是常态,不论是什么样的关系体,因为分别,思念在所难免。朋友之别、亲人之别、恋人之别,同为思念,但个中滋味却各不相同。相思是杯苦咖啡,怎么调配,冲淡其中的苦味,取决于相思主体的用心用情。李冶以女子的纤柔,为世人留下一曲咏叹相思的经典。仔细咀嚼,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品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情,那份意。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