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烂不笑补
先说两个教学案例吧。
案例一:小徐是六年级学生依然目不识丁,新班主任用了二十分钟单独教他认识“人民”二字;稍后对其检测,小徐依然不能将两字对号入座,分不清“人”与“民”。
案例二: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上,小邱不能正确计算出“3一5”与“X一2x”的结果;他说自己现在还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怎么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呢?
试想,当讲台下的学习个体处于这种极端状况时(不具备学习基础),他们又如何学懂新知?老师又如何在课堂上将他们教会?
其实,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同类事物之间总是存在个体差异。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社会生活与个人成长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补救完善的过程。
作为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人而日趋优秀呢?
首先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赢在成长起跑线。
习惯决定命运。诸如专注勤奋、事有始终、善于反思改进都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便是终身受用的财富。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做事三心二意拖延推托人云亦云等不良行为习惯时,绝不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应言传身教督促改正。
大家也许不难发现,社会生活中总有些人一旦遭遇挫折失败总是找客观原因,而不肯承认自身不足,这就制约了身的成长进步。例如,学习成绩不佳是老师没教好教懂,钱不购花是父母能力有限,人际关系紧张是别人素质有待提高……一句话,怪别人怪环境却不肯自我反省。
其次是培养健康情趣。
现在的孩子大都聪明是“天生的学习者”,可为何读书学习兴趣效果迥异。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原始的学习状态。
如果一个孩子学习的起始阶段顺利,能获得愉悦与成就感,那么他们就会持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行动来保持这种愉悦与成就感,这是人之常情。
相应地,越是有兴趣就越投入,越投入效果就越显著。这样,孩子就进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成为优生保持优势也就势在必然。
相反的情形便是:诸多原因导致孩子起始阶段学习不顺利,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挫败感加剧。他们的学习便进入了无兴趣毫无效果的恶性循环状态。学习一旦进入到恶性循环,再使之改变就难了。
因此,在孩子每一个学习的起始阶段,父母一定要设法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这才是真正蠃在起跑线上。
成人亦如此。你有兴趣能胜任的事情,你就能做得风生水起名利双收;你讨厌且费力的事,勉励去做也是事倍功半身心疲惫。
因此,当我们遭遇不顺时,与其埋怨不如改变,即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来重拾生活之兴味。
怎么补救呢?犹如房子破了,添砖加瓦;身体亏了,补充营养;误会他人,主动沟通……
因此,当孩子学习效果不佳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耐心引导承认差距分析原因:是沉迷网络玩物丧志荒废了学业,还是习惯不良事倍功半,是方法不当收效甚微?还是求学目的不明得过且过,抑或是前知未懂愈学愈难无以为继……
找到了学习不顺的原因就应该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毕竟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一味埋怨与想当然的比较则于事无补。
人生自古“笑烂不笑补”,物品有破损可以修补;生命中有了缺口也应当及时修补。修补得当,生命之花定当重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