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又成别离(1)

2024-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白色绸缎

历史的机遇也是偶然的,李庄成为了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深刻标记的新的文化中心。

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皆欲搬迁,避乱于四川。同济大学先托四川校友在四川南溪寻找安置之处,但南溪地方官僚和土绅限于眼界和个人利益,拒不接纳。他们正一筹莫展时,在饭馆恰逢李庄镇的土绅,于是促成落户李庄事宜。傅斯年听闻,派史语所人员随同同济大学共同考察,也迁置李庄。

在准备搬迁之时,史语所助理员胡福林,突然请假,说妻子在重庆北碚找到一份工作,要亲自护送家眷赴渝。实际上,胡福林暗中受聘齐鲁大学研究所,追随他的老师顾颉刚,而傅斯年与顾颉刚、钱穆都不和,此事勃然大怒,奋笔疾书向齐鲁大学开炮。齐鲁大学仗着名誉校长是孔祥熙,置之未理。几番周折,日后胡致函主动示好史语所,几位大腕漠然处之。

就在傅火气凛凛讨伐胡福林时,史语所开始了长途搬迁,营造学社与之依附关系,也随之搬迁,一路颠簸,最后乘“民生”公司船沿长江水道入川。

“民生”公司是长江航运的主力,武汉沦陷前两天,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创始人、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卢作孚到达宜昌坐镇指挥,抢运战略物资和人员大转移,一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合理布局,分段装运,晚上装缷,白天航运,浅滩枯水处,改用人力拉纤,“那大船小船齐头并进,那军民不分、通力合作的悲壮场面,以及在硝烟密布、弹片横飞的川江水面负重前行的身影,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上而使后人越发奋励。”外国记者拍下了全裸的纤夫于寒风凛冽中在长江岸边匍匐前行的照片,让西方为这种不可战胜的意志与潜在力量所感动,这样的民族不会灭亡,美国民众援华的呼声空前高涨。这次大转移,为中国政府组织反攻和夺取整个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军后悔在武汉会战的同时没有攻占宜昌,上帝没有给他们机会,中华民族绝处逢生。

“民生”公司在大转移中抢运了战略物质,两年后,中国学术重镇由滇至川,又开始新一轮转移中华民族国宝和学术精英的行动,在历史上意义非凡!

2024年4月1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