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 草稿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教师)
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十二时辰制
子时 ( 23时至01时) 丑时 ( 01时至03时) 寅时 ( 03时至05时) 卯时 ( 05时至07时)
辰时 ( 07时至09时) 巳时 ( 09 时至11时) 午时 ( 11时至13时) 未时 ( 13时至15时)
申时 ( 15时至17时) 酉时 ( 17时至19时) 戌时 ( 19时至21时) 亥时 ( 21时至23时)
17.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8、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9.(3分)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20.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21 答案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答案】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24.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25.C【解析】“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26.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7 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8.D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29.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30.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31.C(“除”,任命官职。)
32.C(左迁是贬官。)
33.D《论语》不是“六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34.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35.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36.C 灞桥折柳送别是唐朝的习俗。
37.D(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8、A(“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39.B(“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40 D(“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
4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42、答案:D。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43、C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44.【答案】D【解析】弑: 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45. B【解析】“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46.D。无“肱股之臣”
47答案:A,股指的就是大腿。
48.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49 C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50.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51.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52.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5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5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55.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56.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57.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58. 答案:C(左迁是贬官)
59.A ( 此处的 “ 曲笔 ” 意思是徇情枉法 。) 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译文: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
60.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61.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62.C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63.A.( “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错。例如;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64.C(城隍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65.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66.(3分)C幸也可泛指皇族亲临。
67 B(“成帝”是帝号,而不是帝王年号。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朝、清朝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帝号。尊号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尊号字数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称呼时习惯于使用尊号之首的两个字。参见"谥号"、"庙号"、"年号"。)
68.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69.(3分)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70.C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71.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72. 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
73.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74、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5.【答案】A。【解析】古代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不是一种学位。
76.A清朝好几代不是
77答案:B 徙:此处意为调职。
78 D“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任命权力,王猛先授予某人官职,然后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对官吏的正式任命。
79.D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乞归养”理解不正确,由其具体语境可知,正确的解释应为“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所以选D。)
80.C(“左迁”为贬官。)
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3分)C 【解析】奉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俸之意。
85.C【解析】D项应为“五人为伍”。
86. B(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
87.【答案B】古代帝王并不是一人一个年号,有些皇帝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比如唐高宗。
88.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89.D《论语》不是六经
90 B 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91.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92.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93.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94.D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95.D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96.B (应是比试射技和武艺)
97、C “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98.B(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99 B(“成帝”是帝号,而不是帝王年号。)
100.D 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