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我想告诉你-42:致青春-不能志同道合怎么办
偶然看到某讨论群里的热闹争论,就职场上下级关系处理讨论,因为加上了男女那点事儿,各自观点不同且对抗激烈。最后因为一句话“你的存在就是欠抽”,导致两个人先后退群。
志同道合是人人追求的,患难与共彰显出价值理念的巨大力量。因此,遇到与自己趣味相投乃至臭气相投的人,要珍惜。
可是,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美好希望就变得美好无暇,可以嘲讽说林子大了啥鸟都有,也可以自嘲每个人尤其自己都是特立独行的怪物。
平心而论,遇到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才是常态,或者即便志同道合也会因为刺激变得情绪失控,因此如何应对处理才体现内在素质。
道理好说,姑且谈谈大道理吧。
一是尊重观点表达。人活着就有自己需要,表达需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说出来,表达自在看法观点。
如同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各有意趣,不同存在就是存在,萝卜青菜各自存在。我们无法希望萝卜长成青菜,不能要求沙漠里面遍布甘泉。
有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耗子被欺负,就希望变得威武厉害起来,于是上天满足所有愿望,结果先后变成了各自天敌,变成狗,人,老虎,大象,最后还是变回了老鼠,因为老鼠钻进大象鼻子里,会让大象乖乖听话。
尊重别人,天不会塌下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用西方的语言说,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丘吉尔为人赞叹的就有这样一个故事,率领英国人民获得二战胜利后,在政治选举中失去首相宝座。有人问如何感受,回答说“这正是我们浴血奋战的原因,那就是保护人们表达观点的权利”。真实情况不是人民直接选掉了丘吉尔,而是没有选择丘吉尔所在政党,战争结束了人民需要更适合自己需要的政党。
尊重别人观点,本质就是尊重自己。你的任何表达攻击别人,其实恰恰表现了自己水平,如同“存在就是欠抽”这句话恰恰说明了说话者自己欠抽。
二是避免人身攻击。讨论再激烈,对事不对人,事过之后一笑了之,无伤大雅。甚至头脑风暴法就是竭力说出各自不同看法,越是天马行空越好。
但是,一旦涉及道德评价,人身攻击,就立马掉价了。好似农村骂街的泼妇,人见人厌恶。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非常好的阐述了这个问题,告诫人们说现象说感受说需要说请求,就是不要判断评价同情安慰。只有狗急跳墙者,才会攻击人身,只有理屈词穷了,才会无理争三分,得理不饶人。
习惯人身攻击者,不仅仅是水平修养底下问题,还会导致严重的害人害己。翻阅社会新闻悲剧事件,机会都有争论开始的谩骂指责,比如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件,一个口舌之快可以导致偏激偏执的人,变得智商为零,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三是被攻击的反应。人在江湖走,难免被攻击。如何应对表现自己风范水平。
津巴多心理学认为有两种反应,一个是被动防御,一个是主动应对。遇到一坨牛粪,被动防御是踩上几脚解解恨,主动应对是远离垃圾,保护自己。可是遇到垃圾人,容易把自己变得垃圾与人对骂或者对打起来。
大事讲原则,说的是工作科研法律法规严禁规定,以及毒害生命的毒品赌博等恶习。生活里面大多数就是为了有趣味,包括争论讨论,就好讲风格,只是信息的交流而已,没有对错好坏高低之分。
当你把信息作为人格的衡量标准,说明你的反应过度,透露出自己消极防御背后的安全感缺失。缺什么补什么,好好面壁思过吧。
总之,要有理念,那就是生活不是我想象,有风有雨才正常。遇人不淑不是人家问题,问题为何是你遇人不淑,你自己本来是否就不是淑人。
面对自己不可饶恕的对方,还要记得多问一句,“他是正常人么”。如果此刻对方根本就心智不正常,为何非要计较人家呢,假设知道了对方就是一个傻子,我们还会斤斤计较嘛。
小时候,村里一个智力不足者,都笑话他“一加一等于十一”,可是遇到了他谁会真的计较呢,即便对你挤眉弄眼甚至扔个石块之类。
可是要知道人性弱点,成功者夸夸其谈,例如韩信的胯下之辱,要知道这是成功者具备的资格。更多人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兴奋一时后悔一生。
知道自己弱点,喜欢志同道合,讨厌不同意自己观点的,才会小心谨慎,以和为贵,求大同存小异。
这世界,永远不是单纯的存在,一定繁花似锦百花争艳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