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秋夜联句》解读(3):两次联诗
两次联诗
黛玉湘云的中秋夜联句作为大观园诗社的最后一次活动,还需和之前一次活动相对比,那就是第五十回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红楼梦》的故事发展脉络是非常鲜明的“抛物线式”。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就是抛物线的顶点即贾府最鼎盛的一刻:
却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第五十四回回首
说话之间,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了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一声雷”、“飞天十响”些之类的零碎小爆竹方罢。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撒了满台的钱,命那些孩子们满台抢钱取乐。
第五十四回回尾
那是一年上元佳节(划重点),一大家子人齐齐整整地饮宴作乐,王熙凤还日正中天,笑话讲得满堂彩,贾母也高兴得不得了。一时间鞭炮齐鸣,热闹喧天,这还不够,他们还用大簸箩往戏台上撒钱,让孩子们抢钱玩乐。
不知诸位有几个人见过撒钱的盛景,这不是泼天的富贵又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36391/3e7733e39896a35f.png)
但阳极而阴生,从那“炮仗”的笑话开始,就意味着贾府从此要走下坡路了,要“散了”。
那么第五十回的芦雪广(歧字,这里依据庚辰本用“广”字,音yǎn)联诗便是即将登顶之时,正值最蓬勃、最盎然,不兼一丝萧瑟的盛世繁华。相形之下,更显出中秋夜的悲凉。
芦雪广联诗亦是五言排律,用“二箫”韵,相比于“十三元”的诡奇生涩,“二箫”平白活泼,“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盈跳脱,于此情此境更为相合。
但是芦雪广联诗的水准却远远无法与中秋夜联诗相匹敌,个中缘由无须多说。一个是争光鬻采,一个是呕心沥血。一个悬浮在红尘之端,一个扎根于繁华背后,一个是鼎盛热闹的游戏笔墨,一个是曲终人散的凄美挽歌。
所以当黛湘二人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唱之后,便再也无以为继了。
内容解析
大观园中秋联句篇幅较长,共35句,依照惯例我不会逐字逐句解释,关于红楼梦诗词的注释书上、网上有很多,无需赘述,而且这篇联句并不高深,虽然有几处用典但于主题关联不大,即使不去找注释也很好懂。
我只依据个人理解在以上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简单写写我对这篇联句的看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36391/e3e78c1b2f0f2d4d.jpg)
如图所示,这篇联句分为“黛湘部分”和“妙玉部分”,依情感走势分为“起-落-起”经典三段式,黛湘部分结尾“寒塘”二句便是“落”的最底端。又依据具体内容划分为八小节,以此可整体地把握这篇联句的结构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