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生活随笔】“小年”小思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樊宝玲

今天在微信群、朋友圈看见大家都在祝福小年快乐,一时没想起来是什么。后来看见一个朋友发了张老式日历,上面赫然写着“农历腊月二十三”,方才意识到,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农村杀猪祭灶的小年呀。

城里人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到只顾埋头赶路,忘记咂摸生活本有的滋味。冬天的节日如冬至、腊八到小年,朋友圈里的祝福铺天盖地,但人们却忽略了节日本应有的文化与风俗内涵。

小时候过小年,满满隆重的仪式感。母亲常常在二十二下午就着手和面发面,凌晨起来开始烙灶干粮。灶干粮是祭灶神重要祭品,对品相要求很高,所以母亲用文火慢慢烤,保证干粮上有着金黄色的虎皮花纹,到平明时分所有灶干粮全部出锅。一般烙12个,表示每月一份干粮,大年烙13个。

灶干粮烙好了,母亲便在灶神面前根据年份摆上相应数量的灶干粮、果品和提前买好的灶糖,再点上香,虔诚地拜几拜。然后母亲把多余的两块灶糖一块掰开,给我和弟弟一人半块,弟弟吸溜着半块灶糖,满足地跑开了。我帮母亲烧火,把另一块灶糖在锅里融化开。母亲用手指轻轻捏着筷子,裹上融化之后黏稠的灶糖,然后抹在灶神的嘴上,边抹边念叨:“您老人家辛苦啦,上去以后多给咱家说说好话,让咱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大了之后,听着母亲的念叨,就明白了灶神龛前的“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的意义了。

之后母亲就带着我们去吃“赎身席”。什么是赎身席呢?在农村,小孩子出生之后,如果身体弱或者爱哭闹,祖父母便会在灶神前许愿,请求灶神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长大。等孩子长到十二岁的时候,便给孩子“赎身”:家境好的,就杀一头猪,大摆宴席,请全村人来吃“赎身宴”;中等之家会杀一只鸡,全家亲友聚集一起,给孩子“赎身”;穷人家的孩子即便小时候哭闹,也不会去许愿,自然也不用大费周章去赎身。

“赎身”的孩子这天会穿着新衣,披着大红缎面,脖子上戴着银锁,或者自己属相的银饰,阔阔气气地站在门口迎接亲人。七大姑八大舅来了之后会给孩子脖子上挂上红头绳绑着的钱串串,或者给孩子披上大红缎面。这是这家人的盛事,隆重程度与孩子结婚不相上下。

所以有一年,表哥“赎身”,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去吃酒席,出门之前,弟弟兴奋地说:“我今天要去给我要手帕。”要手帕是我们这边结婚时的习俗,新娘子出嫁时会带很多手帕,进门之前给孩子们发手帕,但是新娘子的娘家人一般要作出很不情愿的样子,别人要,先不给,非要非要才勉强给,故“要手帕”不易,方显其珍贵。听到弟弟说“要手帕”,我和母亲眼泪都笑出来了,因为赎身的孩子毕竟只有十二岁,离结婚还早得很。

但是赎身和结婚也是有着丝丝隐隐的联系。赎身宴举办得如果很隆重,让人印象深刻,那么孩子成年后,媒人说媒时就会提到一句“人家当年赎身时,酒席摆到了某某路口,全村人吃了好几天”,这便是无形地告诉对方,这家家境相当殷实。

我奶奶信奉基督教,我们家堂兄四姐妹们没人赎过身,但是小时候这些风俗却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知现在的故乡,那烙灶干粮的炊烟是否依然飘荡在霞光中,那赎身宴上是否还有孩子穿梭嬉闹的身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