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你能看懂吗?
带儿子去游泳,看到一个孩子死活不愿意下水去上课,死抱着妈妈不放手,妈妈说了很多好话没有效果,最后妈妈着急生气了,孩子哭了,说:“我不想上”,妈妈变得很大声,声,说吼也不为过:“你必须得上!没有你想不想!”,“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必须得上!这么简单的课你都坚持不下来,以后还能做什么?”,孩子还在痛哭,现在她不再死死的抱着妈妈了,而是贴在墙上,边哭边用祈求的眼神看着双手抱肘站在对面的妈妈。我站在旁边着急,这样逼孩子上课不是在培养她的兴趣,二是在毁灭她的兴趣。这时,一个老师出来了,抱了抱孩子,问她:“宝贝,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想上课?”,女孩边哭边说:“我怕水”,老师又问:“那你是不是想让老师陪着玩水?”,女孩点点头。老师点点头又说:“这样,我今天带着你一起来下水玩玩,下次课你再自己勇敢一点,试试自己下水,好吗?”,女孩看了看老师背后的妈妈,然后点了点头。玩水的过程中,孩子玩的很开心,对游泳也不那么排斥了。
同样的情绪问题,为什么老师看懂了孩子的情绪,而对孩子更熟悉的妈妈却没有看懂?很显然,是因为妈妈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没有共情,而他自己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老师却做到了,每每遇见这样的老师,都让我很感动,有这样老师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它能从孩子角度去看考虑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在心理学上有个名字叫“共情”。
共情存在两个纬度: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前者是一种情绪反应,指具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感觉,有减轻他人痛苦的愿望。后者指一种能够理解别人的能力,能够从他人的参照系或视角来理解那个人。简言之,情感共情是体验别人情感的能力,而认知共情是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衡量这种能力的指标,被称为共情商数。 共情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育儿过程中,养育着良好的共情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1,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2. 可以促进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相互沟通。 3. 可以使人在亲密的人际水平上,更准确地察觉和理解另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共情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有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 共情有助于发展爱心、利他、宽窄、合作、尊重、善解人意等人格品质。 5. 共情有助于人走出自我关注,学会关注与他人。
共情能力分为多个层次,通过训练完全可以不断提升,可简单的分为低级共情包含: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高级共情包含:理解、指导和行动措施;
举个例子:
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幼儿园老师说:“老师,昨晚我爸又把我妈妈给打了”,
假如你是这位幼儿园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低级共情:“为什么吵架?”(问题)
“ 父母吵架打架很正常的,很多父母都会闹矛盾,不用担心,他们会和好的”(否认、安慰)
“下次他们再打架,你可以告诉爸爸,打人是不礼貌的。”(建议)
高级共情:“从你的话里,我感觉到你很害怕,也很难过,你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和和睦睦的相处”(理解)
“也许你可以放学回家试试,和你爸爸妈妈说说”(指导)
“问问他们为什么会吵架,然后再跟她们说你很好怕很难过,希望他们和好,不要再打架”(行动措施)
“你觉得呢?这样可以吗?”(尊重)
良好的共情是有模式的:情绪的确认+理解+不足之处+建议+询问(尊重) 然而共情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的人有认知共鸣,但却没有情绪感共鸣,即它能理解别人的做法,但却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和情感。也有的人生来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这源自父母共情能力的传承。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共情能力是能够通过练习提高的,人人都能,只你要有这个意愿。
《正面管教》给出了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 1. 学会换位思考指能从对方角度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发并对方。
方法 2、学会倾听 倾听指能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倾听不仅指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音量的大小、语音的高低、音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会倾听的要求: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
方法3. 表达尊重 尊重包括: (1) 尊重对方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 (2) 接纳对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试图替其做决定。 (3) 善意理解对方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 (4) 以尊重并且恭敬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观点。 (5) 不做价值判断,尊重对方的选择。
有了学习意愿,找到方法,接下来就是需要再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愿我们都能培养出自己的高级共情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泡在高级共情的环境里成长,孩子长大了也自然会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付出行动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是爱孩子的最佳方式。促进孩子的发展和完善,首先要做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此所谓行动大于说教,言传不如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