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吧·20】毕飞宇的凝视
2022.5.25 《小学生散文读本》阅读第18篇
东汉人崔瑗《座右铭》中句云: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蚕豆》 作者:毕飞宇
毕飞宇(1964——),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国当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陆续发表了《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小说。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内容】
我和蚕豆的故事,是我终生都不能忘怀的。我出生那一年,父母都要上课,请了一位“奶奶”带我。我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在我五岁那一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们分开了。我十一岁时,父母又要调动到很远的地方,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很高兴,我走之前奶奶给了我烧了蚕豆,那些是预备第二年做种用的。她把炒好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装在袖管缝成的口袋里。我一路走一路吃。以后的岁月,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画面。每一次想起“奶奶”都是从那些蚕豆开始或从那些蚕豆结束——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写作有道】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我最大的、最可以信赖的才华是耐心。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我最大的才华就是耐心。我的心是静的。当我的心静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事情必然发生了。”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多次强调写作者的耐心。耐心养成了毕飞宇“凝视”的习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便是一种凝视。在凝视中,他把一种普普通通的蚕豆,写成了一生牵记的朴素亲情。十一岁时和奶奶告别的画面,在凝视中一帧一帧定格:奶奶犹豫,奶奶取鸡蛋又放下,奶奶取下竹篮,奶奶炒蚕豆,奶奶用簸箕簸蚕豆,奶奶缝袖口装蚕豆……好的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凝视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