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10践营

知?否!(一)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Jutta翟立美

上一篇讲了我在理财营学习两年来行动上的收获,这一篇我想讲讲这次复训认知上的收获。

因为疫情,我享受了一个超级长的假期,第一次可以这么悠哉游哉地跟老师和群里的小伙伴深入地探讨各种问题,好开心。和同学互相交流中抽丝剥茧地自我拷问,直到最后拨云见日找到答案的欣喜,那种深入思考的乐趣岂是单单用酣畅淋漓能形容的。这也让我对吴老师经常说的那句——“你以为的知道未必是真知道”有了更深的体会。

感触有点多,今天先来说说我第一个认知事件吧——对四象限的认知变化。

读“穷爸爸富爸爸”系列的第一本书就是理财营的领读书——《女人一定要有钱》。当时第一次听四象限的理论,感觉好新奇,雇员、自由职业者、企业家、投资人这四个象限用不同的方式获得现金流,不同的身份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然后对号入座了一下,我是雇员,好羡慕作者(据说这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清崎的老婆)和她的闺蜜们,最后都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过上了富足而喜悦的人生,不用再为生计而出卖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今年在帮另一位老师审阅逐字稿时,我看到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还有一段类似下文的话:你光听不同的人说话就能知道他是哪个象限的人。这次复训课上,穆大也说了类似的话,大家当时听到作何感想呢?反正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我心头一惊,那本书里还有这么神奇的论断呢?我咋完全没印象呢!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被人一眼识破呀?

原来答案是这样的:雇员会特别关注稳定、安全,他会讨论工资、社保、福利;自由职业者会很在乎自己的手艺,他希望一分付出就能有一分回报;企业家会习惯购买别人的时间,花钱能雇人干得更好,干嘛非得自己来,省下的时间完全可以去做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事;而投资家会让钱帮他赚钱。

当时我想,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的世界,他怎么说往往就是怎么想的,语言是他思维模式的外化。嗯,我要向企业家学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购买他人的时间,找到更擅长干这件事的人帮我达到目标。那时候我还沾沾自喜,我也有富人思维啦!

没多久,有个朋友的项目需要找人,我觉得能做,当被问到想要多少报酬时,我在心里按每小时的时间成本核算了一个数,按月报出来了。对方跟我很熟,一针见血地说,你这么算就是打工者的思维,我们要像创业者那样去思考,前期耕耘,后期收获,赚钱之前,先要升级认知思维。

当时我很震惊,原来我的骨子里还是个打工者,认知的转变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它往往深藏在你不自知的角落里,暗暗嘲笑你的无知而不自知。

经此一事,我觉得要经常找那些能给你真实反馈、一下就能指出你问题所在的人,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