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记得一则令我下巴掉下来的新闻。有一年在澳大利亚发行的中文报纸刊登了一则全版广告:大意是:儿,赶紧回家吧。我们再也不逼你相亲结婚了。原来真实的故事是报纸上的父母每年过年都逼回家的儿子相亲,突然儿子再也不回去过年,两老一急只好登报纸广告找儿子。
听上去好像是有点Over,实际上实在是不少人都经历过的事情。
几乎,每一年有不少人遇上这种辣眼睛的问题时,逼近过年就担心,想想咱们还能跟父母沟通交流么?想想自己就要认命快点结婚么?
因此,遇上此类父母的一般观念保守,不管家里有钱没钱也会对子女一直碎念、叨叨叨。几十年如一日的价值观不好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就如同知名撰稿人张家玮说:”我们的上一代,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大多数人吃了许多苦,选择也不多。他们经历了单一的生活,觉得安全感是很重要的。一旦告诉他们有很多元的选择,他们会觉得不安全,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失去了意义,诸如此类。
所以,不要用语言去跟他们沟通,用行动。
绝大多数爱子女的父母(某些纯粹过管人瘾的不算),在发现子女的经济独立,确切说,是“儿子/女儿挣钱比我多啦”时,就不太会那么强横的来管束了。
所以,沟通时,别试图用语言去动摇父母长达数十年锤炼出来的价值观——没有人会愿意听几句话,就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承认自己的许多坚持没有价值——而是直接给出你可以经济独立的行动,让自己不再是一个从属的子女,而是作为一个对等的人,沟通会方便许多。”
还有一点,也是之前我并不明白的:”人与人之间能够理解是个奢侈品。”换个角度来考虑,若要求人们事事都要理解自己,那么其实也没有多大价值。为什么这么说?
奇葩说邱晨在分答说过:”如果说每件事都需要肯定与支持才不会寸步难行,那么这个人到最后也很难得到别人的肯定与支持。
就像是奇葩说的陈翰透过行动做到环球世界,成了大家口中的生活英雄。而前阵子有个女孩子到丽江旅游被破相,大家的反应却是活该。明明过程很相似,而结果却不一样,可以知道人们是特别功利的,只注重结果。因此别人的理解和肯定其实是飘忽不定的,更别说能指导别人的人生。乃至于家人,他们的担心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会叨叨叨直到你老。他们可能还会怪你总是不让他们省心。老人有句话说世上事情十有八九不如意,倒不如换个角度来看父母的叨叨叨其实就是八九不如意,或许就能够理解并接纳父母。”
承认只有言语表达是无法向父母说明自己的坚持的。只有透过真正成功的行动、明确的意志、非暴力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三大关键。
所以,下一个春节遇上逼婚、逼相亲找对象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第一,子女要做的是口头认同,不与父母争辩。要坚持自己的说法,用好非暴力沟通。
第二,理解大多数人即便是你的父母也无法事事理解你、认同你。要做的是用成功的行动告诉他们你的坚持、你的想法。
第三,别把自己的犹豫投射在父母身上,然后父母两三句就打发你的生活。要主动拿回自己生活与人生的话语权。
第四,主动认识其他人,开始与喜欢的人有所互动、交流、生活。谈恋爱总是要边谈边享受快乐边痛苦,不是指望现在、马上、立刻结婚。
第五,学习与父母以平等、尊重、互利的方式沟通,或许不会一次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希望下次过年,咱们都能与父母沟通、交流。与各位共勉!
图片:Phlower Studio;Edit:Chris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