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文接受投稿心情随笔原创精品集

数字政绩与杀良冒功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50人  听雨轩随笔

从古至今,国家管理历经了一个从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在结绳记事时期,管理问题算不上个大问题。在小国寡民时期,管理问题也不是紧要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疆域的拓展,管理体系的日渐繁杂,管理于是逐渐上升为一门学问,成其为一个问题。

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超级大国,更是如此。

管理之难,难在管理对象的千差万别,无论管人,还是管事,俱是如此。

从管人来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管住人的行为容易,管住人的心性却是世间第一难事,尤其是想真正达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效果,则更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嘴上山呼万岁,心底暗自诅咒的恐怕不在少数;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也历来不乏其人。管人之难,难在管心,看不见摸不着,实在让管理者心中没底。

从管事来看,生老病死、油盐酱醋、吃喝拉撒、战争和平,从摇篮到坟墓,无一不在管理范围,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涉。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得关心哩。然而,事实证明,政府去事无巨细的管,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哪些应该由看得见的手管,哪些应该由看不见的手管,还真是难以说得清呢。管事之难,难在分寸,该管的必须管好管到位,不该管的必须放手放彻底。

因此,要把一个国家管好,让天下人都满意,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里像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那般容易、那般惬意呀!

尤其是随着官僚体系的日渐庞大,认真考稽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官僚体系中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就成为各级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方法无非是“胡萝卜加大棒”——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目的却是一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具体的考核设计上,则是复杂得多,任务若干,项目若干,指标若干。实际考核时,却又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书面的,一种是实地的。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数目字管理”(取其字面意思,非黄仁宇先生本意)。

于是,数字,数字,这他奶奶的数字成了各级官吏的心头大患。自古以来,概莫能外。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把戏,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没少上演过。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从前慢”而现在快。快慢之间,决定了行为方式不一样,方法手段不一样。从前多讲究“慢工出细活”,现在更流行“数字出政绩”;从前的人多强调“讲良心”,现在的人更习惯“拍脑袋”;从前的人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现在的人因为好“面子”,完全不顾“里子”。

该如何对待“数字政绩”呢?各级的态度也是颇值得玩味的。如果数字是客观真实科学的,那自然轮不到谁来说长道短。问题就在于即使明明知道数字是假的,很多官吏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深究。为何如此?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你考下面,还要接受上面的考核呀。下面的数字太难看,结果不就是自己的数字太难看嘛。就算你是九五之尊,不也得向老百姓交一份答卷嘛!数字太难看,怎么向人民交差哦!

这就是“唯数字论”指导下的怪现象。

近年来,经济领域“唯数字论”的情况有所改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虽然在一些地方只作为口号在叫,但在另外一些地方也确实不同程度得以落实,让人们在悲观无望中注入了一丝乐观向上的情绪。

奇怪的是在安全工作领域,却好像改观不大。安全领域的“数字政绩”,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年下达“亡人指标”,一个地方一年的死亡人数不能越过这道线;二是每年搞若干个专项行动,每次行动都要求对该领域“地毯式”排查一遍,不留一个盲区,不漏一个死角。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对第一个要求,常用的手段是瞒报,尤其是地处偏远,新闻舆论监督不到的地方,死亡人员常常还“被活着”。另外一种手段,对事故现场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人,有关部门坚持拉到医院长时间“抢救”,过了“死亡”期限,就不按死亡统计了。还有一种说法,叫“失踪”,自然是无限期失踪下去。应对第二个要求,基层单位大多“五六个人,三两条枪”,就算把每天延长至48小时,也是力有不逮,翻不完那块“大地毯”。于是,只有坐在办公室,上面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要多大的数字,就给你多大的数字;要什么样的检查记录,就给你什么样的检查记录;甚至要多少罚款,就能给你多少罚款的单据;要多少拘留,也能给你多少拘留的数字。

如某某系统开展的著名的某某“战役”,在全国排名的压力下,大家开始“多快好省大干特干”。系统中查看的情况常常是同一家单位同一天时间里被检查了20多次,某某省在一个月内拘留了2000多人,罚款上亿元。“战役”结束后,一大批入职不久的新人因为工作干劲足、“数字政绩”突出而纷纷立功,让在职多年的老同志大跌眼镜。新同志则“误认他乡为故乡”,从此习惯“坐办公室”,不知道什么叫脚踏实地。

想起了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的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如果说,单独的执法不公不廉仅仅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上述“数字政绩”则是污染了水源,毁掉了一部分干部。

更严重的后果还在后面等着。数字固然是好看的,然而一旦这些纸面上已经检查过的单位出了事故,核查的情况是并没有到场检查过,这板子可是要打到屁股上的。

打的是谁呢?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基层的同志。至于是否该打,打下去是否合理?打完了有什么后果?除了打板子是否还需要做点其他什么?则没人愿意去考虑了。

你也可以反驳,全国排名并不是鼓励你造假呀!这话不错。可问题在于如果上级明知整个系统都在竞相造假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干下去,还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造假“先进”,那这造假的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就切实值得深究一番了。

观看《大明劫》,里面有一个场景,贺人龙血洗了一个村庄,然后拿着人头去冒功请赏。如果说这很可能是编剧杜撰的话,那么翻看《明史》《英宗实录》等史书,这杀良冒功的,还真不在少数。顾诚教授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中也多有叙述。

脑海中突然闪现这么一个念头,这数字政绩与杀良冒功,好像长得特别像呢!

这个想法可真正吓了自己一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