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思想日志》系列(37-38)这个世界会好吗
《思想日志》
李本聪
37、是不存在一种宿命
(2018.11.25)
傅斯年和胡适,他们都是民国年间儒林盟主,执牛耳,响当当的人物。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引领风气之先。按照中国古老预言,“君子之泽”,要到“三世而斩。”傅、胡二家的第二代应该诗书荣耀,或是官场发达,可事情远不是人们想象的。傅斯年唯一的儿子,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名字叫傅仁轨,居美国,终生未婚。傅的两个侄儿,一个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于“文革”爆发前夕,因复杂历史关系和社会背景,惶惶不可终日,精神崩溃,投湖自杀。第二个侄子去台湾后,因肺病而早殇。傅斯年最有学问的侄女傅乐淑,在美国大学教书,终身未嫁;傅母的墓被红卫兵炸开。傅家的远祖,大清朝第一个状元的祖墓,被荡平,成了停车场。
胡适有两个儿子,去台湾前,胡劝小儿子胡思杜随去,可这个脑后长了反骨的魏延,不走,留下来,守着胡府宅院,守着父亲的书稿,不幸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自杀。遗书交代,一块手表,一件毛呢衣裳,三十几块钱,留给堂弟。
读《容斋随笔》知,刘邦第一谋臣张良讲过这样的话,自己出的阴谋太多了,“伯夷不是我杀,但伯夷因我而死。”刘一做皇帝,他就隐居去了,可最后子孙还是没有逃过劫难。怎么说呢,这世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宿命,父亲那代太能了,儿女这代虽不能说太熊,但往往出问题。在政治人物那里,表现尤为明显。傅、胡虽是学问家,但他们都和王朝走得太近了,关系太密切了,后来都成了共产党通缉的国民党要犯,结果下一代活得那样艰难,那样悲惨。上一代人是不是需要留点“田地”给子孙耕种,顺应时势,敬畏天地,不要“毁林开荒”,聪明绝顶的人,更要用愚蠢来把守。
38、这个世界会好吗
(2018.11.26)
梁簌溟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到今天也还有影响。他父亲是清朝官员,名字叫梁济。清朝灭亡后,梁济殉清,临死前讲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会好吗”,后来梁簌溟据此写了一本是,书名就用了他父亲这句话。
近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卢新宁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稿,最后她这样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我仔细体味卢的话,很像王阳明的“心学”。是因为人心强大,才导致了人的力量强大。我就是我的家,我就是我的单位,我就是我的国,我就是我的世界。社会说大很大,说小了就是我自己。这个世界会好吗?其实答案已经有了,答案就是我们自己。
马云也讲过这样的话,小时候,我想改变世界,后来发觉,我无法改变世界;长大了,我想改变周围,后来发觉,我无法改变周围;变老了,我发觉,我只可以改变我自己。于是这位亚洲亿万富豪,五十四岁宣布退休,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开办一所学校。努力奋斗,每天进步一点,向着自己的理想,去追梦逐梦。如果没有太阳,就自己创造一轮太阳,活成自己,活成最好的自己。然后你转回头去看,许多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美好起来,许多事因为你来做而变得美好起来,你身上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使你变成了一盏灯,照亮一方天地,这个世界变好了。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