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小看你身边的小孩子
“奶奶,你来教室里做什么呀?”几个小女孩甜甜地齐声问我道。“叫我奶奶?我有这么明显的奶奶味吗?”我不甘心地想到,“我还没有做好当奶奶的心理准备,我显得很年轻啊,最多当个阿姨,怎么就升级成奶奶了呢?”
我虽心有服,但毕竟童言无忌,不必计较,于是笑呵呵地反问:“你们按什么标准判断我是奶奶呢?”
一个孩子大声答道:“你眼角有鱼尾纹。”其他孩子立即附和。“没错,我的眼角的确有很明显的鱼尾纹,”我笑着肯定,“然后呢,还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孩子大声答道:“你戴着老花镜。”其他孩子还补充道:“眼镜是近视眼戴的,但你看我们时,眼神跳出了眼镜框,应该是近视眼加老花眼。”“我的天,这个秘密是怎么泄露出来的呢?我一直隐藏得很好啊,我今天遇到的莫不是一群人精?”我心中十分惊异,但表情非常淡然。于是继续问道:“还有符合奶奶的标准吗?”
又一个孩子大声答道:“你体态圆润。阿姨的身材都比较苗条,奶奶的身材就像你这样的,很圆润。”“啊,圆润啊?的确是有些圆润,你们竟然知道用‘圆润’这个词,我还以为你们会用‘肥胖’来形容呢?”我有些尴尬,但又很释然地说道。“‘用’肥胖’是很没礼貌的行为。”一个女孩向我解释到。
“行,就这三个标准,足以说明我是一个该当奶奶的人了,我心服口服,那你们就叫我奶奶吧。接下来啊,就由钟奶奶给你们上课,可好?”我笑呵呵地问道。孩子们自然是兴高采烈,叫我一声“钟奶奶好”,然后就上课了。
这段对话里涉及到的孩子,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呢?这里所谓的“上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容我细禀。
这群孩子,年龄9—10岁,均是教师子女,也就是2024年7月,在长沙参加“教育行走”的部分教师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在集中学习,主办方担心这些孩子无人管,就成立了一个飞翔营,安排了一些老师给这些孩子上课。此番举动既让家长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也让孩子学有所得,并且安全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我,就是给这群孩子上课的老师,讲的就是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成想,课还没开始上,就被孩子们贴了一个“奶奶”的标签,并且证据确凿,罗列证据时,条理清楚,逻辑分明,让我无可辩驳,最后不得不自我调侃一番,然后以奶奶自居。
事后,我与旁人说起这段对话,很多人都很惊讶。惊讶于现在的孩子怎么懂得这么多,也惊讶于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好忽悠,更是感慨,老师这个职业真的是越来越难当了,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被一群八九岁的孩子弄得下不来台。我这次面对的,都是很有教养的孩子,加上我本人也是一位心智相当成熟的老师,所以这段对话很愉快,甚至很出彩。假若我遇到的孩子没有教养,而我也不成熟,师生矛盾是不是就此产生?
此事过后,我一直没有将其放下,而是一直在心中掂量:以前总听人说,小屁孩,你懂什么?这句话该扔一边去了。我们以为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正在以我们猝不及防的速度懂得了很多东西,甚至都是我们没想到的一些人事和物事。我们眼里看到的顽劣孩子,背后都有他们形成的三观在掌控,但却不愿意花时间搞懂他们到底受到什么样的三观掌控。
不管是好孩子,还是差孩子,作为老师,永远都不要小看他们,因为他们都有巨大的能量。
好孩子们,就如我前文提到的这些孩子,他们懂礼貌,会观察,有逻辑,对人充满了亲善行为,所以明明看到我的身材略胖,也没有用“肥胖”来形容,而是选择了“圆润”这个词汇,有多少成年人形容胖形身材的人都会用“肥胖”或者“臃肿”这类粗暴的词语来形容。这是一些高配版的孩子,他们配得上高配版的老师。老师们,对身边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机灵、聪明、友善的孩子要充满敬畏,努力升级自己的配置,让师生可以在云端相遇。这些好孩子就向我释放了巨大的生命能量,这些能量滋养了我,使得我即便并不接受“奶奶”这个身份,最后也甘之如饴地承认了自己是钟奶奶。
差孩子们,“教育行走”的活动中,我没有遇见,但真实的教育场景里,一定存在。这类孩子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欺负同学,顶撞老师,让老师进到教室里就倍感压力,甚至有时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无法开展。很显然,这是一些低配版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配置很低呢?他们的版本难道一出生就定型的吗?如果不是,他们在什么时候变低的呢?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什么才使得版本降级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给他们的配置升级呢?老师们如果不小看这些孩子,而是不断地扪心自问,不断地去探索真相,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配置,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所谓的“坏孩子”,还是有升级为“好孩子”的可能。这些差孩子,同样也会向老师释放能量,只是这些能量让老师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进而产生了责任感,产生了提升自己的动力,因为,要帮助这些孩子成长,老师必须先成长。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一年一度的“教育行走”活动。这不是官方组织,这就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自我成长的活动。很多老师携家带口来参加学习,并且大都是自费。为什么老师们有如此大的成长欲望?不就是要给自己的配置升级吗?只有老师不断地升级迭代,不断地重组自己的配置,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版本,才能捧得稳好孩子,接得住差孩子,才能不小看身边的孩子,把每个孩子的成长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