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灰机明月共光辉世间语

提纲挈领真事隐——读红楼学写作(2)

2018-03-25  本文已影响18人  上林叶
提纲挈领真事隐——读红楼学写作(2)

一,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主要的出场人物,是甄士隐,顺带出了贾雨村。

他们都不是书中心关键人物,却是扯开红楼这一梦的一根线头。

对于甄士隐,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认为是“真事隐”的意思,事实的却如此,无需赘言。

在写作手法上,以前的小说,习惯用一个与正文不相干,脉络走向大致相同的故事作引子。红楼梦也不例外,借用甄士隐的故事,映射全书故事,贾府的兴衰。

这种写作手法,现在依然有人沿用。比如金庸的《笑傲江湖》,就是借衡山派的刘正风与日月神教长老曲洋之间的故事,阐述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人活一世,就是为遇见那个人。只要情义在,哪里管他什么门派之见,正邪之分,唯心而已。为知己,可以抛弃一切,包括生命。

正文主角令狐冲,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就是践行着这样的观点。像议论文,先提出论点,再用内容为论据来证明他。

所以,在红楼梦中,第一回,可以看做是整本书的提纲挈领。这也是所有阅读过红楼的人达成的共识。

二,

阅读之前,我对红楼梦这个名字,有着自己的看法。

早在许多年前,与一个好友闲来无事,聊起了红楼梦里的人名。

诸多专家的解释,都说名字是怎样的脱俗不凡。看过后,实在不敢苟同那种说法。

明明是俗不可奈,什么春啊,玉啊,红啊,都是些什么样的名字?

乍听起来,就像是青楼欢笑场所女人的花名。众所周知,以前女子的名字,更多的是以慧,淑,贤,德,容,等字入名。

就算是如书中所说,春字是元春生于元日,妹妹们都从之,宝玉这辈的字是玉,那么为什么作者不选另外的字让其他姐妹从之,单单选择这两个字呢?如果玉,是应了石头的幻象,那么春字呢?出生在一年的第一天,也有其他的字,比如,“元,年”,等等可选,为什么偏偏选“春”字呢?

博学如曹公,这么简单的事,不会不知道吧?

再以他熟练的春秋笔法来看,大抵是不直接讲明白。另有深意,也未可知。

按照以前的法律法规,被抄家的人,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流配,另一种是没入官籍。或卖为奴,或入乐坊。

所以,我和朋友一致认为,大概,红楼梦的意思,就是一群白头的妓女在围炉夜时,回忆当年的繁华吧?

三,

在小时候读红楼梦时,嫌开篇冗长拖沓,直接跳过了第一回,从黛玉进贾府开始看起。

现在重新阅读,可以说是第一次认真阅读第一回了。

发现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非常有意思。

空空道人说出的话,好像是以前我等作小孩子时,对红楼梦的看法。

大致意思就是,你这书也没有年代可考,也没有吸引人的情节,有什么好看的?我为什么要看?

石头回答,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些吸引人的东西,不外乎奸邪淫巧,有啥好看的?

这话我赞同,同样被人推崇为经典的《金瓶梅》,倒是吸引了不少人。但终难登大雅之堂,不能与红楼梦相比。

同样是对人生世相的描写,兰陵笑笑生把想表达的东西,附着在低俗的描写之中。虽然他利用人的猎奇心达到了传播的目的。但同时又抑制他在更大的范围传播。

就像一个男性要了解欢乐场的细节,可以去消费。而女人想去了解,总不能也去试试吧?

所以,对石头所说,不能更赞同。

石头还说,

“……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

曹公借石头的口讲得明白,这本书本来就不是让人取乐的,是有让人读后借鉴的意思。省却阅读者在人世跋涉许久,才印证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其心良苦。

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开篇四句诗,故事拉开序幕。

在篇首,作者用现代电影里长镜头的手法,把读者的视线,从云里雾里,一步一步拉到江南姑苏。最后把视线落在第一回的主角甄士隐身上。三言两语交代了他的背景,故事就开始了。

(这是在第一回阅读里收获的第一点。)

甄士隐也是承袭祖业,过着富贵闲人的生活。

谁知,在元宵节丢了女儿英莲,紧接着隔壁葫芦庙失火,受池鱼之殃。运势急转直下,最后流落到岳丈家,看破红尘随疯跛道人去了。

如果按照这个提纲看红楼梦,贾府也是承袭祖业,应该也会在什么亲人离开后(说不定是元春死,或者探春远嫁),与贾家交好的什么人(大寺庙)失事了,被连累波及。最后彻底一败涂地。

按照这样的思路,86版的电视剧,应该和大部分人心里的结局契合。

五,

仔细看过第一回,才知道以前自己的无知。这种无知,不单单是见识上的,更是认知上的。

文中,许多成语,作者信手拈来。语言也有许多排比句,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也是惜墨如金,按照角色的主次,分配笔墨的多少。

比如,写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只用了几个字,“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

描写跛足僧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一个人用了一个词语勾勒外貌,又用两个词描写动态。简练干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而对稍微重要一点的角色贾雨村,用的笔墨相应就多了。

“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

原来,曹公对人物,是按重要次序描写的。

小人物,比如霍起,小沙弥,连一个字的笔墨都舍不得用。

次一等,跛足僧道,一个人用一个词。勾勒一个外貌轮廓。

稍微重要一点的,如英莲,侥幸,用了一个短句。描写一点神态动作。

二等重要人物雨村,作者用了一段话来描写。不仅勾出轮廓,神态,还细化到五官气质。就像画画一样。

到了本回主角甄士隐,则更不同了。不但具备上述细节,更用行动,作为来丰满他的形象。

这是我在读红楼梦第一回,收获的第二点。

六,

在本回中,作者早已胸怀丘壑,整个故事的脉络搭建完毕,读者只需沿着他撒下的灰迹,跟着故事行走便是。

在这里对贾雨村的行事作为加以描写,为后文作了铺垫。也出现了香菱的判词,为下文藏下了伏笔。

更有甄士隐出家前,对好了歌的注解。许多专家说,每一句都是一个人的判词。

对此不想作深入的探究,毕竟,研究红学,不是我的目的。然而,这对注解,却说尽了世事无常,贫富变换的普遍现象。

谁也不知道,明天等着我们的是什么?

用疯道人的话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只是许多人不知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住笔吧,再说,就扯到哲学问题上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那么多人,痴迷读红楼的乐趣所在吧!


上一篇

一年阅读一本书——《红楼梦》

下一篇对话之其他用途——读红楼学写作(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