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人

牛津圈里的二十岁:别比较,别自卑。

2020-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老板河大大
hi
这里是河绿君的内容矩阵地 欢迎你

无聊之际刷了刷知乎,有一个话题是讲牛津大神的。

我嘛,除了照例感慨那些大神级人物的低调存在外,总觉得要写点什么,不然太对不起玩手机的时间了。

聊一聊吧。

01

说实话,牛津离我太遥远了,我不确定那种“凌晨通宵学习”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存在,至少对于我这种“学渣”而言,除了通宵抄作业、通宵抱佛脚、通宵嗨玩之外,凌晨对我来说没有特别的意义。

好吧,我承认这就是我对“牛津圈”认知上的差距了。

但是我特别愿意止步于平凡,我不会特意把自己拿到那个位置上,去仰视,去和优秀的人做比较,因而抑郁离我也很遥远。

那句话怎么说来的,“往上比你是可怜的,往下比你是自卑的,平级比你没有感觉”,这就是人生攀比的三个怪圈儿。

我自己离这个圈子有点远,当我站在边上,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别人的优势,我欣喜无比。

在我的视角里,很大一种程度上,牛津圈,其实就是精英圈的代称。

在美国,精英是分圈子的。比如金融精英(后来朋友告诉我这个分类太粗糙了,根本没法儿体现精英的高低。是的,金融精英还能分为东部华尔街和西部科技风投),艺术精英(还要分东部百老汇和西部好莱坞),文化类精英(作家、小说家、记者、收藏),学术圈精英,硅谷精英等等。

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风格、圈子文化、life style......但是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他们受过的教育都很好,他们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特长,他们的自我意识都特别强,他们的身材都很好(没事举个铁,跑个有氧之类的,前段时间很流行蹬车),他们都很注重吃的健康(要无麸质,有机),他们都很有礼貌(或者比较会装)......

这就是别人的精英阶层。

不过大家并不了解的一个现象就是:在美国,精英职业的上升通道基本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你在律师事务所,你可能就干一辈子律师;你在咨询公司,你可能就给人做一辈子咨询;你在华尔街工作,你可能一辈子就在华尔街了。

光鲜之下,还必须忍受工匠般的一成不变。

说的接地气点,你现在看到的“牛津圈”、“哈佛圈”、“精英人士”,就是别人想给你看的生活。他们不会告诉你,其实啊,“我也埋怨我的破工作”、“我去精英的私人晚宴也聊家长里短”、“我也吃几块钱一包的酸菜牛肉面”。

没有人戳破诶。

02

我记得凤凰网曾经做过一篇关于牛津的报道,挺有意思的,标题就很直接:在牛津读大学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圈子。

不过里边有一句话,我觉得很特别:“这就是去牛津上学的理由,为了思想”。

翻译过来就是:大家在同等的思想起跑线上做热身运动,最后冠军是谁,和牛津没多大关系。

牛津就只是一个喊预备打枪的,人生赢家,各凭悟性。无关比较,无关自卑。

所以每每去图书馆、去博物馆、去看展,偶尔听到身后匆匆赶路的年轻小伙子和我说“麻烦您让让”时,我都会蹦的老远,总觉得不能耽误了人家进修思想的时间。

人们总是习惯于发问:你身边有没有二十几岁左右就很优秀的人?

废话,当然有!

就像答主说的,“看到别人简历上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实习经历、工作经历、竞赛奖项,它们太耀眼了,你根本就没办法选择性忽略。但是,或许,这个时代缺少的,可能真的不是具有一年做十件事情能力的人,而是具有十年做一件事情的人”。

他们的靠谱和认真,他们的见识和眼界,才更让我觉得优秀。

03

我曾经和一个广州男孩一起搞了一个吉他交流群,因为都喜欢弹吉他。

不过,论技术,他绝对可以做我的前辈。

你别看他平时嘻嘻哈哈老不正经的样子,一旦聊到某个我们都喜欢的音乐人、谱子,他真的会在不经意间突然中止不正经的样子,认真给你展示一把热气腾腾的少年热枕:

搞谱、转谱、标注、弹奏,一气呵成。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安静地欣赏他,但你不会产生任何作比较的想法,因此你不会自卑。

广州男孩的优秀和执着就像阳光一样,会普照四方,即使我只是跟随,也会感到温暖。

曾经我也想成为闪闪发光的公主,想成为牛逼轰轰的前三名,成为被人羡慕的长腿姑娘,成为任何一个我羡慕的人。

想想就觉得好笑。

现在我一点儿也不想,不想羡慕也不想被羡慕,不想比较也不想被比较,当自己挺好的。

“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而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八卦,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比较”。

当我明白普通人和生意人后天差距的巨大之后,我就更加不会把自己丢进“比较”这个怪圈了。

这更像是一种迟来的醒悟吧。

成长的负能量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你差距特别大的人舔着鼻子和你一较高下,一种是你死活要和自己望尘莫及的人作比较。

后者比前者更能让人咬牙切齿。

当你接受越来越多的教育,看过越来越多的风景和故事,知道更多种人生的可能性后,你只会更加排斥那种,一眼望到底、只剩比较和被比较的生活了。

谁是最优秀的人?瞧瞧这个优秀的答案:就是我们自己啊。

04

我经常在一些杂志的妈妈类专栏里,看到诸如“如何培养第一个优秀的孩子”之类的干货和建议。

每每此时,我都会皱紧眉头,表示无奈。

我感慨于上一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未竞的理想和模型,无意识地加诸于后辈,教其勤勉、好学、乐观......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明明来得及开始,为啥他们总是说“我辈已经来比不上后辈了,老了,跟不上了......”

态度没端正,看育儿经简直是扯淡。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样的谦虚:“骄傲在于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就像我身处的这座城市,即便它已经历无数岁月,它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人间烟火。

有自己的特色和骄傲:锅碗瓢盘的声音叽里呱啦准时响起,和卖菜小贩讨价还价的人们依旧乐此不彼,傍晚做饭的炊烟它是那么迷人。

一如我们自己。

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吃的每一顿饭,吻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生命的独有的一部分,甚至于,它还会时不时跳出来敲打你、影响你。

如果总是纠结于你高我低的当下,无异于承认,命运最终也会像磕烟灰那样,把你我击倒。

但是我不会。

我不会把自己的进步封闭在和人作比较的笼子里,我仍然喜欢我的朋友们,他们有的混的比我好,有的比我差,我无所谓啊。我知道我能和他们在街边吃烤串儿,也能和他们在最讲究的餐厅里优雅地点餐,就够了。

这才是二十多岁的,平凡的,我的生活。


END.

谢 谢 你 爱 过 我 的 文 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