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起来很美的时光,不过就是死扛
每天下班,我都会路过一家花店,门口放着一个红色的邮筒,有两扇大大的落地窗,望进去,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花束。店里摆放了几张桌子,通常都有客人坐在那里边喝咖啡边看书。每次路过,都能闻到一股浓郁的百合香味。花店的老板是个年轻的女孩,偶尔能看见老板娘在店外摆弄一些花束,她经常穿着一件白衬衫,系一条淡绿色的围裙,头发松松地绑成马尾,有一种出世的淡泊优雅,不张扬,不掠夺。
开一间花店,大概是每个女孩都有过的梦想,而后又成了大多数人的幻想。所以,有时候,街边的一家花店会承载很多路人的梦。于我而言,这间花店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有一天,我终于不必匆匆赶路,有时间走进花店。
花店里面,和外面看起来一样美,只是百合香味更加浓郁。这一天,我是唯一的客人。老板娘笑着给我递上菜单。这时,突然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走进花店,径直走向老板娘,语气傲慢地对老板娘说:“想好了吗?”
他的样子活像电影里收保护费的黑社会。
老板娘急忙满脸堆笑着从吧台后面拿出一瓶依云。“不能再谈谈了么?”
“这么好的位置,给你这个价格这么长时间,咱不能占便宜没够。”“黑社会”挑衅地看着老板娘,嘴里毫不留情。
老板娘无奈地点点头,“再容我想想吧。”边说着边装了几瓶啤酒塞到“黑社会”手里。他才大摇大摆地离开。
我点了一杯巧克力,却没有心思看书,目光总是不自觉地望向吧台后面愁眉不展的老板娘。
有一些生活,真的只是看起来很美。
自己创业的人大多会成熟一些,他们极少会像我们一样羡慕或者膜拜大神,也极少侃侃而谈自己那看上去自由又美好的生活。曾有一次,我想邀请一个创业多年的朋友在群里分享如何实现人生的理想,他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这有什么可分享的,不就是死扛么。
的确,所有看起来极其复杂的事,最终都有一个简单的规律。
我还认识一个朋友,教烘焙课,她的朋友圈里都是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美味甜点和视频教程。视频里,她打扮得美美的,熟练地摆弄着各种原料。却没人知道所有的视频都是深夜拍的,为了配合当下的潮流,她还要开始直播。有直播的日子,为了不耽误白天的生意,她四点就要起来化妆。
说起生活,就是一句歌词:白天不懂夜的黑。
出国留学的人说起国内的亲戚朋友,大多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家里条件特别好,大学毕业之后就去了美国中部的一所公立大学读研究生,出门就能看见森林,偏僻得连调味料都要开车几十公里去买。每天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可是国内的同学却都觉得她来美国享清福,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吃着健康安全的食品,甚至有人觉得她像《绯闻女孩》里的女主角一样每天无所事事地开车兜风闲逛。时不时有人突然发来一张包包的大头照,加上一句“帮我看看这个贵不贵吧。哪里便宜帮我来一个。”
每次见面,她都要给我展示一下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信息,然后跟我说:“让我帮你买没问题,可是谁有时间给你货比三家啊。”
“谁让你朋友圈里看起来那么美呢。”
“难道我还天天哭啊。”她说得无可奈何。
有些人并非恶意,只是不理解,能说出来的苦都不是真的苦。
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每年回国,和一大家子亲戚吃饭的时候,他们都无比羡慕,家长们羡慕我爸妈有个这么争取的孩子,孩子们羡慕我在国外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老大不小还没结婚的表妹总跟我说:“姐,我就羡慕你,在国外海阔天空没人管,也不用理那些爱管闲事的人。”她说的是我们那些总是要给她介绍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
每次听了,我只能笑笑,她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一家人在一起的热闹,也不知道留学在外的单身女神们是多么希望有人给她们介绍对象。在北京生活的人,无法理解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看不见一个人的无奈,也无法理解除夕夜里一个人赶作业的辛酸。
有时候,必须得承认,死扛的人生挺惨的,不过更惨的是,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死扛的理由。
花店的老板娘要面对飞涨的租金,但她享受着自给自足小日子,远离拥挤的人群和狭小的格子间,也不必仰人鼻息。教烘焙课的老师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但她享受着和面团玩耍的乐趣和家人品尝到她亲手做的蛋糕的骄傲。远走他乡的留学生们面对学业、语言、独自生活的恐惧,但经历了这一切的他们,日后必不会再轻易被寂寞打败。
我向往轻松惬意的人生,但与之相比,有另一种生活更有吸引力,叫做无懈可击。而现实中,大部分人无法找到无懈可击的人生,因为不懂得如何忠于内心去做选择。
当你被要求去读一个高价值、高收入的专业,当你被要求从事一个光鲜的职业,当你迫于压力走入一段婚姻,你其实已经放弃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机会。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想做无懈可击的战士,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是必须的。只要你还有恐惧,还在用别人的标准生活,你根本不可能无懈可击。
无懈可击需要一种笃定,只有一个渴望来自内心,你才能无条件地相信。它意味着你既不怀疑,也不妥协,是一种忠于内心的选择,你并不必苛责自己,但在可以做到的范围里,必须竭尽全力。然后,你就会发现,一切的结果不过是一种附带。
死扛其实是一种美好,因为那件让你愿意死扛到底的事,那件叫做梦想的事已经被很多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