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照自己的意愿活的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浅薄生活

《当尼采哭泣》|一个人要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53人  夏小半的江湖

尼采是谁?尼采是一个天才,但是也是一个疯子,好像很多天才都是介于天才和疯子之间的。

如果你不知道尼采,那你一定听过他说过的话: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当尼采哭泣》讲的是天才尼采和天才医生之间互相疗愈的故事。布雷尔医生,19世界欧洲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医生,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佛洛依德的导师。而尼采,19世纪的天才哲学家、诗人。

尼采在中年的时候陷入了很大的精神疾病的折磨,头痛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触发,折磨的尼采生不如死,几乎自杀。但是他却从不承认自己生病,也拒绝接受治疗。

布雷尔虽然是著名的心理医生,但是医者往往不能自医,布雷尔也不例外。他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陷入了深深的中年危机,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充满绝望,对死亡又充满恐惧,他迫切的想要逃离。

对于尼采这样的病人,布雷尔医生是有征服欲望的,尼采越不配合,他就越想治愈尼采。

于是他想出了互相治疗的方案,他负责治疗尼采的头痛,尼采负责治疗他的绝望。

这种角色互换对尼采来说是新奇的,他接受了布雷尔的建议,书本的结尾,两个人最终都得到了治愈,互相治愈。

书很精彩,到处都是哲理和金句,毕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博弈,精彩自不必说。但是书中最触动我的几句话还是“一个人要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是的,我们自出生以来,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身在庐山,但是却并不真正的了解自己。

小时候,我们听父母的安排,上什么学,穿什么衣服;长大后,上学了,听老师的安排,什么书可以看,什么书不可以看;后来毕业了,以为终于可以做自己了,却发现世界是圆的,棱角太尖锐容易伤到别人,同时也会磕疼自己。

于是,我们慢慢地收起了自己的棱角,努力的把自己缩成一个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家人需要、满足朋友需要的圆,不敢亮出自己的棱角,怕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时间久了,我们都快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都快忘了自己来到这个时间是干什么的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有意无意的按着别人的期望在走,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开始的梦想。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天,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去年,等生命耗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做自己,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从远处观看自己”,并不是说不顾一切的横冲直撞,而是在忙碌的间隙,站在远处,看一下那个碌碌无为的自己,真的是曾经梦想的那个样子吗?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曾经的梦想开花了吗?曾经那个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自己还在吗?现在的你每天过得开心吗?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看起来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过的并不开心,虽然我们无能像毛姆笔下的克兰德一样抛弃妻子的去追梦,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业余时间去做自己。

人要学会从远程观看自己,用上帝的视角,去看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一定要让这趟值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