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虚无的十字架》的自我感受

2017-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尝者青

本来打算是昨晚睡不着写下这自我感觉,奈何拖延症晚期现在才写。

看了几本东野圭吾的书,总觉得他的书名取得特别能表达书中的主题。一开始看书名可能不知道这是本讲的内容,但是看过这本书之后就会知道书名说的中心。

整本书是以第三视角讲述,每一章的内容与前后章衔接不上,只有看完整本书从自己脑中整理时间轴。第一章是以幼年纱织为主,不知不觉就讲到了中原夫妇痛死爱女,一直以中原为主讲述因小夜子的死遇到的成年纱织和仁科,我看到后半本书写到洋介才发现,纱织不是第一章出现的幼女纱织吗?

整本书“虚无的十字架”都在探讨“死刑对罪犯是否是一种惩罚”这个主题,生与死到底哪种才是对凶手的惩罚?罪犯在狱中忏悔的什么程度可以假释,以及假释中再犯却还是不能被判死刑。书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杀害中原爱女的凶手当知道无法逃避死刑时,只是让律师不用辩解了并且认为死刑是一种解脱,而丝毫没有悔意,最后被判死刑。与之相比的是当幼儿医生的仁科,虽然杀害了相当于堕胎的骨肉,但是却因此而寻求救赎,更是救了孕期意图自杀的花惠。两者相比,小夜子也对此迷茫起来,起初小夜子认为死刑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罪犯再次杀人。其实受害者家属真正想要的是罪犯心里的忏悔,要从外在制约一个人比内心自我的制约要难得多,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朋友受到伤害。

这本书不仅反映了裁决与犯罪之间的矛盾,其实也反映了人性的许多问题。在此并不是为杀害中原爱女的凶手做辩解,只是个人想法,从狱中获得假释的罪犯之中虽有假意忏悔的人但也有真心忏悔,可人世间的人性却不这么认为,不管你真心假意,必然不会给他们和平常人一样的机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就算出狱仍解决不了生存温饱问题。

内容不多说,还是自己看才过瘾。因为看的是译本所以不知东野先生的文笔怎样但可以知道,他的逻辑性很紧密,其实在《白夜行》中就已经感叹过东野先生的缜密思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