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引入究竟有没有必要?

2021-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红帽来了

上一次听课后,数学组针对课堂的引入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因为我们听的这节课的复习引入,占了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导致后面课程非常仓促。有老师就提出,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选择直接导入授课的方式,这样简单直接,难道不好吗?直接一刀切否定数学课的导入,让我陷入沉思。

数学课为什么要有一个导入的流程呢?

今天听了《人是如何学习》这本书,开篇的一个隐喻,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有一条鱼待在池塘里,它就很想知道池塘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后来它的一个小蝌蚪朋友变成青蛙,蹦出去了。它就跟那个小蝌蚪朋友说,你出去以后跟我讲讲外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然后这个小蝌蚪变成青蛙跳出去后,看了一圈光怪陆离的世界,回来跟这条鱼讲,说我见到一个动物叫奶牛,这个奶牛是什么样的。但在鱼的理解中,奶牛就是长着两个巨大乳房的鱼。也就是说,青蛙所描述的奶牛和鱼所想象的奶牛是完全不一样的。青蛙说我见到一种动物叫人,这个人可以走路。但在鱼看来,人就是一种用鳍走路的动物。

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你没法告诉鱼,外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鱼对外部世界所有的理解,都是从鱼的出发点来理解的。其实,这就是大脑里的前知识,或者前概念。

在我上课的过程当中,我有时候会让学生来做小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因为小老师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他们跟我不一样,没法理解其他同学的前概念,他们只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题讲明白了。有时候,他们讲得很着急了,其他人还是听不懂。这就是因为每个同学的前概念或者基础不一样,所以很有可能就跟那条鱼理解奶牛的想法。

由此可见,前概念,有多么重要。作为教师,不能够做单向的输出,如果无法建立在对方的前概念的基础上来互动地教学,你就没法准确地传达信息和知识的。我们在课前导入这一块的切入,会让我们很快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应对接下来的新授课。

虽然课堂导入每次都在五分钟以内,但是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恰当使用课堂导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吸引学生尽快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你说,数学课的导入有没有必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