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每周阅读札记——第9周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20人  活成理想中的样子

沃尔特·艾萨克森:《创新者》

在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引领个人电脑的时代浪潮时,另一股创新的风潮也在慢慢兴起——互联网,它将更深层次的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

互联网

作为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但是自诞生以来,阿帕网更多的用于连接军方或者大学等科研结构,促进学术交流,并不对普通人开放。直到调制解调器的诞生,普通人才可以使用电话线拨号上网。

调制解调器的普及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当时,AT&T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话系统,就连你在家能用什么样的设备也是由他们说了算,你不可以自行把任何东西连接到电话线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垄断的确会阻碍创新。

促使情况发生变化的是一起“电话降噪器”案。当时很多人会在自己家的电话上安装电话降噪器,可以起到放大声音,并防止周围人偷听的效果。AT&T的一名律师决定起诉,称任何外部设备都会损害该公司的网络。庆幸的是,法院最终驳回了AT&T的主张,这起诉讼不但没有保护AT&T的垄断权益,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暗示了将设备连接到电话线上的可行性。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终于准许用户将电子设备连接到网络。很快,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调制解调器设备,允许用户拨号上网,大批网络爱好者涌入。

早期,互联网的应用集中在电子邮件和建立在邮件列表基础上的虚拟社区,此外还有网络公告栏(BBS),人们第一次发现,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通过网络交流是一件多么畅快的事情。

不过,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依然像是一片没有地图指引的阴暗丛林,网络内容的发布和查找都很不方便,网上的内容很多都是一些蹩脚的站点名称,不好记,也不方便访问。

与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同样出生于1955年的伯纳斯·李最终为这片丛林指明了方向。童年时,他的家中有一本很有年头的大部头:《包罗万象》,书里有包括如何做菜,头痛怎么办,社交礼仪等等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重要的是,这些信息都有清晰的索引,在如此庞杂的百科全书中,你也可以轻易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本《包罗万象》成为了他日后创新的灵感。

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工作期间,伯纳斯·李需要记录大约1万名研究人员信息、他们的研究项目信息,对于这种规模的数据,他需要找到某种方法来高效的组织信息。他写了一个程序来做这件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超文本”(一个单词或短语,被点击之后可以跳转到另一个文档)这一概念,他把这项技术融入到他的程序中,这样一来,信息的访问者就可以自由的在不同信息之间跳转,轻松访问。

伯纳斯·李定义了大量的互联网访问规范,例如“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访问到的互联网内容基础,他和搭档罗伯特·卡里奥将这一项目命名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并公开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放弃专利申请,伯纳斯·李始终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毕竟万维网的设计初衷就是维了促进分享和协作。

我们今天所称的“互联网”其实就是在万维网这一概念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绝大部分的页面都是HTML,包括你现在所看到的这篇文章,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互联网先驱致敬。

互联网先驱——伯纳斯·李

网络时代的弄潮儿

浏览器

万维网在1993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当年年初时,世界范围内只有50个万网维服务器,到了10月份,这个数字变成了500。推动万维网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自一款能够访问网络站点的工具——浏览器

伯纳斯·李自己其实也开发过一款浏览器,不过这款浏览器只能在苹果的NeXT电脑上使用,当时渐渐流行的是一款叫做Mosaic的网页浏览器,这款浏览器具有安装简易和显示图像的特点。它的开发者马克·安德森跟比尔盖茨一样,是个技术狂人,当时,他和另一位开发者连续两个月疯狂编程,靠着牛奶、巧克力、汽水充饥,终于开发出了这款产品,而且他们还特别关注用户反馈,并持续改进,这款浏览器的成功是点燃早期的互联网热潮的火种之一,后来名噪一时的网景浏览器的很多开发人员就来自Mosaic。

Mosaic浏览器

博客

借助于浏览器,普通用户也可以方便的网上冲浪,热衷于社交的人们在网上谈天说地、展示各种内容。

和很多人一样,刚读大一的小伙贾斯汀·霍尔在刚刚接触到网络时,立刻被这种应用吸引住了,他发现,网上发表的内容很多都是业余爱好者写的,很多都不专业,于是他也决定自己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想法。他的网站在1994年1月中旬上线,上面展示了他个人的照片,还有一些他觉得比较酷的东西,例如他会在网站上挂上其他网站的链接。除了这些之外,他还在网站上不断更新网络日志,里面有他的个人活动、随想、沉思记录。它成为第一个专门为个人电脑网络而设的全新内容形式,霍尔也成了博客写作的鼻祖。

另一个推动博客发展的重要人物是埃文·威廉姆斯,这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创业者。到20世纪末,博客虽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当时博客的发布和维护需要一定的编程技术和服务器支持,成本很高。威廉姆斯为了能够方便自己写博客,开发了一款能够自动发布博客的程序,并很快决定把它做成产品推向公众。他在1999年注册了blogger.com域名,并在同年7月发布这个产品,大受欢迎,到年底已经有10万名用户了。当时他创业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一款在线办公系统,blogger这个产品是免费的。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他的公司面临资金压力,员工也一个个离开,但他宣布仍将继续维持blogger服务的运营,他几乎一无所有了,没有钱租办公场地,没有人帮他运维服务器,也几乎没有收入,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网站在圣诞节这天还被人攻击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到2002年,他推出了blogger pro的付费服务,并在同年10月,被谷歌收购。威廉姆斯后来还参与创办了推特和旨在促进分享的内容发布网站Medium。

埃文·威廉姆斯(右侧)和在他最困难时帮助他的丹·布里克林(左) Medium——一个质量很高的内容网站,不过需要翻墙

维基百科

互联网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促进人们的协作和交流,所以在1995年左右,一种新兴的允许人们在线协作的应用——wiki 出现了。

由于工作原因,沃德·坎宁安需要记录大量的信息,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对一款叫做HyperCard的软件进行了修改,苹果电脑当时免费提供这款软件,方便用户制作出带有超链接的文档,他写了几百行Perl代码,支持用户在网页上编辑或者提交修改,为了给这个工具起名字,他想起了自己之前在夏威夷度假时,机场的"wiki wiki bus",wiki是夏威夷语里快速的意思,wiki就这样诞生了。

在wiki的基础上,吉米·威尔士等人发展出了维基百科——全世界最大的在线内容协作平台,志愿者自发的贡献内容,从不索取任何报酬。

曾经有研究人员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互联网上免费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维基百科或者开源软件,分析指出,这些行为最大的动机是与他人互动时产生的心里回报以及完成一项有价值的工作带来的个人满足。毕竟,比起被动获取信息,主动参与创造有价值的信息会带来更深一层的满足感

维基百科——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协作百科全书

搜索引擎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浏览器等网络工具的便捷使用,网络世界从一片荒漠渐渐变为茂密的丛林。这片丛林中有很多宝藏,但是却缺少藏宝图。

最早尝试提供“地图”服务的是一些网站目录,当时比较权威的网站目录有伯纳斯·李的“万维网虚拟图书馆”、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的“What's New”页面等。

第二阶段是以雅虎为首的结合了网络爬虫和人工编纂的网站检索服务,但是这依然算不上是今天的搜索引擎,因为最初雅虎依然是以人工编纂为主,只不过利用爬虫扩大了编纂的范围和质量。

最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的是两个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他们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佩奇小时候的偶像是尼古拉·特斯拉,今天大热的特斯拉汽车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电学先驱。不幸的是,特斯拉虽然拥有大量的发明,但是在商业上被托马斯·爱迪生击败了,最终在穷困潦倒中逝世。这个故事给了佩奇很大的启发,让他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本科坚持要同时主修商科和计算机双学位。

谢尔盖·布林小时候崇拜的则是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因为费曼推崇将艺术和科学结合在一起。他本科时主修了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

佩奇和布林研究生都同时申请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不幸的是,他们都被麻省理工拒绝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应该后悔的是麻省理工。

佩奇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有关如何评估不同网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为好朋友的布林也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他们共同完成了这篇论文,并提出了一种用于网站排序的算法——PageRank,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一个搜索引擎,并起名为Google,他们本来是想叫Googol的,这个词代表10的100次方,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想借此表达这个搜索引擎中容纳的海量数据,不过当时Googol域名已经被注册了,不得已,他们改为了Google。

两人最开始是想把这个搜索引擎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他们分别见了雅虎等公司的CEO,他们的出价只有100万美元,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创办公司。由于他们的搜索引擎可以提供比市面上其他网站好得多的推荐结果,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大笔投资,其中包括硅谷的顶级风投: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

创新者的启示

本篇文章是《创新者》系列的最后一篇了,回顾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那些创新者非凡成果,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几点启示:

全书回顾

包括本文在内,我一共用了6篇文章来讲述《创新者》这本书,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篇: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女程序员——埃达,以及计算机的诞生过程

第二篇:编程、存储程序计算机、贝尔实验室,以及晶体管的发明

第三篇:硅谷的形成、微芯片的发明、英特尔、电子游戏

第四篇:分时系统与人机共生、互联网前身——阿帕网、个人电脑源起

第五篇:微软、苹果、自由软件运动

第六篇(本文):互联网的诞生、网络应用、创新启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