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拆书学习法训练营不拆不成器

演讲拆书 | 《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

2018-02-11  本文已影响100人  加一的修炼场

回溯自己的演讲经历真是屈指可数,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愿意在当众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所以面对演讲这件事情比一般人来说,要更加畏惧一些。还有两个原因也是导致自己不愿意表达的因素,一方面是从小就没有演讲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如何演讲。

最近一年来,有印象的演讲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年初的时候,进行后备中干的答辩演讲。10分钟的时间需要阅读演讲的选题,然后进行即兴的演讲。我对自己的表现只能说soso,我保证了不间断的表达,但是回想起来竟然毫无结构可言。领导们听的感觉应该会不舒服吧。只是觉得一个人在不停的说,但是却并不知道重点。

第二次是在头马俱乐部的备稿演讲,主题是关于家信的故事。虽然是提前准备了演讲稿,但是点评者给我的反馈是平淡无奇,故事太零散,想说的太多,但不聚焦。主题不明确,叙述了家信的故事,但是并不知道这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听众获得些什么。

头马俱乐部备稿演讲CC3

直到我阅读了《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演讲。演讲并不是说说话而已,一个好的演讲是需要一些套路和方法。来看看书中的这一段话。

《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P65

如今古伯是商界最提倡讲故事的人之一,他认为“目的明确的故事能够力挽狂澜”。古伯说,任何人都能用下面这三步构建起一个故事:
1.用一个问题或者出人意料的挑战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通过讲述一个从困境到最终战胜挑战的故事,给听众一种情感上的体验。
3.号召听众付诸行动。

《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

现在再来思考一下关于家信故事的思路,整理如下:

1.遇到的问题

在上大学前,一直都在家里住。不用刻意沟通,每天都会交流很多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但是自从上大学以后,以及工作以来,离家遥远。每年回家的次数不超过三次。平时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也仅仅限于到电话和发微信。并没有多少时间花在深入沟通上。

2.出人意料的挑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解决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呢?除了手机,微信之外还有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我曾经看到过龙应台写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讲述了她和儿子之间36封家信,深受感触。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我决定跟父母写家信,看看这种方式有没有效果。

3.从困境到战胜挑战

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先给妈妈说了我的想法。我本以为妈妈是比较好沟通的一方。没有想到的是,妈妈的态度并不支持。有电话干嘛不打,为什么要写信呢?不是感觉更加有距离感吗?

我解释写信是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与打电话,发微信沟通的一种补充手段。是一种更加深入交流的方式。但是我妈还是觉得不好。

我决定还是先尝试一下,于是就写了第一封家信。内容是我所理解的家信,以及我要如何与父母进行家信的沟通。

没有想到的是爸爸竟然态度是正向积极的。觉得家信的沟通方式挺好的。这给我很大的信心,要把书写家信的这件事坚持下去。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书写了两年时间,50封家信了。

4.号召听众付诸行动。

我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长时间的陪伴在父母身边,每年回家的机会也不多。只能通过打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联系沟通。写信是一种古老的沟通方式,它的应用在没有出现手机之前,就是相隔两地的唯一沟通方式。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多便捷的沟通工具,但是写信这一种方式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提笔写一封信,细细书写,深入沟通。它可以使得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入心。平时我们可能会说几句话就被打断,或者说的很随意。但是家信可以让我们深入某一个主题,深度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请大家拿起笔来尝试书写自己的第一封家信,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家信的强大威力。

有可能你担心父母不回信,怎么办?没有关系,即使父母不回信,这些你亲笔书写的家信,都是他们最想要看到的文字,都在他们的心中深根发芽。所以做好自己,开始书写家信吧!

如果当时我在头马演讲俱乐部是按照这个结构在做备稿分享,一定会鼓励更多的人,勇敢的拿起笔来开始书写自己的第一封家信。

通过这个三步法构建故事的框架方法,真的可以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通过演讲的形式,更好的传达给听众。所以你如果想要拥有精彩的演讲,请好好读一读这本书《讲好故事才是好演讲》,它会给你带来超多演讲的小技巧和方法。让你的演讲立马具有很深的情感链接,很好的传情达意,很有力的号召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