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黑暗,都是在为天亮铺排
《经典咏流传》梁俊、梁越群深情演唱《苔》(点击蓝色字体观看视频)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清代诗人袁牧创作的一首诗歌。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这首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歌,经由梁俊老师和孩子们这么一传唱,瞬间被赋予了灵魂,赋予了无比坚定的力量。
“老师教唱这首诗,是要我们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在《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节目里,穿着民族服装、脸颊上带着两片高原红的苗族小女孩梁越群声如天籁,教她唱歌的支教老师梁俊神情也同样质朴真诚。
一群大山里的孩子,与这首名不见经传的《苔》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实在是太大了。
小女孩一张口,我已沦陷在她的天籁之音里,那怯怯的小眼神里充满着渴望。她的声音太干净,干净得令人心疼。空灵的声音直击心底,本以为不再泛滥的情愫瞬间决堤,平时藏着掖着的泪水也悄然滴落。
几十个孩子手牵手从舞台两边走上讲台的时候,瞬间泪崩。
唱到“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时,镜头切换到小越群旁边的一个小男孩的脸上,他脸上的笑容好纯真,好满足。他从上舞台开始就时不时好奇地东张西望一下。也许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也是第一次站在这么耀眼的舞台之上,这么酣畅淋漓地唱出内心的绝唱。
梁俊,一个默默无闻的支教老师。在那座大山里,支教老师来了一批又一批,也走了一批又一批。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留了下来?他和大山里与世隔绝的孩子,活成一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
这段视频看一遍哭一次,无一例外。第一次看的时候,全程抽泣着,忘了拿纸巾来擦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晚上睡觉躺在床上还在哭,大概是从这首歌里找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各种艰辛的影子吧。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泪水依然不断滑落,模糊了双眼,滴在了手机屏幕上。
上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通过红领巾电视台给孩子们播放这一段视频的时候,我不敢站在孩子们中间,一个人走到教室后面,悄悄擦拭着从眼角溢出的泪水,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情不自禁,不能自已。对于一直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又该如何让他们抵达这歌后面的情感共鸣呢?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梦是指路牌,为你亮起来。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雁声依旧在,年少时对白。耳边音犹在,如风暖心怀……
熟悉的旋律不绝于耳,清澈纯净的声音让人感受到那种纯真的坚定的力量,安于平凡但绝不安于平庸,一心向暖,永不放弃。为苔花的青春,为风一来,花自然会开。他们在告诉所有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人可生如蝼蚁,而美丽如神话……
心疼着他们,也心疼着正在努力着的我们。我们一样平凡,但我们一样坚强,我们一样如苔花学牡丹开。
愿每个如苔花的人儿,每个如苔花的梦想,都有如牡丹开的那一天,灿烂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