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热闹,这些年的独处

2016-10-30  本文已影响88人  卜哒灵

前些天,有个朋友被外派到美国两年,下个月就走,为了给她践行,大家便不约而同的想要聚一聚。然而我因为有别的事,再者我和这位朋友不久前刚约过面,便没有回家参加大家的聚会。他们八九个人一起吃了饭,玩了桌游,K了歌,群聊里面不时传来各种不亦乐乎的照片。我一个吃着泡面,安静的刷着微博,旁边坐着慵懒的喵喵和丑丑,我竟也觉得同样的开心和满足,没有失落,也没有遗憾,热闹是他们的,孤单也不属于我。

可是在以前,我是最喜欢这样的热闹,也是最忌惮这样的冷清。那个样子,就好像自己是被全世界遗弃的宠儿,没有人在意我的落寞,我分享不到人群当中的欢乐,他们也体会不到我的寂寥。所以每逢过年过节,我是很乐意去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家庭聚会或者朋友聚会,穿着最漂亮的衣服,画着最精准的妆容,仿佛自己的价值唯有在那样的场合才可以得到最大的体现和满足。兴奋的和那些经常见或有段时间不见的老朋友去谈谈各自最近的变化和生活,还有那些鸡毛蒜皮,不重要却必不可少的八卦轶事。

还记得小时候,大多数的孩子总喜欢和一群孩子玩,很少人愿意独处,尤其是女孩子,即使是上个厕所,吃个饭也要拉个小伙伴一起去。在大家的眼里,如果有很多人围在一个人身边,那就说明这个人是别人喜欢和欢迎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独处或者不愿意和其他人玩,则就很有可能被贴上难相处,性格怪异的标签。所以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都会有各种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最少以两人为单位,多到六七个人,他们的关系要好于其他人,很多课外活动和时间都是一起度过,初中的时候,我曾亲眼目睹两个男生为了加入所谓的“兄弟团”互相打架。而我也不例外,有自己的小姐妹团和亲密的伙伴,我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我所期望的陪伴和倾诉,也享受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有倾诉和被陪伴的需要,很少有人喜欢孤独,热闹总是和喜庆,开心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不经意间,我们也会被这种热闹和陪伴的假象所蒙蔽,分不清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需。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因为是同一个宿舍,很多事都是相伴而行,小到吃饭自习,大到一起选课,投简历参加面试。然而其实我们是不一样的性格,并不适合同样的工作,可是为了搭个伴,甚至在同一个岗位实习。好几次,本来打算自习的我最后选择陪她逛街,而她有时候也会因为我而耽搁自己的事情。那时,有宿舍或班级的集体活动,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不能放弃自己私人的小事情而和大家一起出去玩,众乐乐难道不比独乐乐好吗?因为我自己以前就是那种会为参加聚会和热闹的活动而推开自己事情的人,出去旅行也喜欢人越多越好,渐渐的却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自主意识会因为迎合别人的需要而逐步变淡,而我的开心之所以可以建立在这般热闹的主要原因却是我很少从自己内心去获得满足和需要,为什么独处就容易不开心?看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追剧,无聊,打发时间......我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独处,从来没有真正利用过独处的时间,说白了,就是心里没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和意念可以让自己去拒绝陪伴,拒绝热闹。

内心空虚的人才需要通过各种聚会,各种活动和陪伴展示来给人忙碌的假象,热闹过后,却是更大的失落。因为你的心里仍然是空空如也,你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你更不知道该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前行的路上,所有的陪伴都暂时的,更多的路需要自己一个人走,一个人的一辈子是永远不可能摆脱独处,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适应独处,或者更进一步,享受独处。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是在独处的时间里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朋友,是在独处的时间里一步一步获得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工作结婚之后,可以独处的时间屈指可数,可是要面对的所谓热闹的应酬却越来越多。

村上春树说:”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人越成熟就会越明白,道路虽然拥挤,却是寂寞的。门庭若市宾朋满座,举杯欢笑声声甜,主事真人刚离去,桌淡人冷静夜半。抛开那些心心相惜,因为兴趣爱好相投而在一起的聚会,热闹;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人太多,总有那么几个不喜欢的人;声音太多,却知音难觅;即使是曾经的同窗朋友或有血缘相关的家庭聚会,也避免不了问工资,作比较,少了几分关心,多了几分世俗 ;但你也不得不笑脸相迎,压抑自己,比不了独处的自在。热闹是给别人看的,失落却是自己体会的,人会对自己失望,更容易对别人失望。就像我有一个朋友,很少去参加一些聚会,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别人的迟到,左右不了别人那就只能左右自己了。

有人喜欢独处,有人喜欢热闹,其实没有孰对孰错,这都只是生活的常态。但是正确的独处,真心的热闹是会给人能量,或放松或满足,而无病呻吟,无所事事的独处,拘束不自在的热闹却只会消耗人的能量。所有最重要的是你是因为什么而独处而热闹,不是被迫选择,独处也罢,热闹也罢,所有我们选择和喜欢的,便是生活最好的馈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