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对孩子喊“别哭了”吗?你知道对孩子来说“哭哭更健康”吗?
当孩子哭了你应该这样说,想哭就哭吧,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你会对孩子喊“别哭了”吗?你知道对孩子来说“哭哭更健康”吗?
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哭是情绪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有喜悦的哭,悲哀的哭,恐惧的哭,失望的哭,激动的哭,无奈的哭等。对小孩子来说,还不到“要坚强”的时候,所以不必强求“坚强”,让孩子的情绪正常释放比强求“坚强”更有益。
心理学家克皮尔把137人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进行研究调查。患病组是溃疡病和结肠炎的患者,健康组则是没有这两种病的人,而溃疡病和结肠炎是两种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组哭的次数比患病组较多,而且哭后自我感觉比哭前好了许多。调查发现,人们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化学成分会部分随着泪液排出,从而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浓度,缓解了紧张的情绪。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时,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哭后比哭前感觉要好了许多。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的时候习惯性地说“别哭了,哭有什么用”“别哭了,男子汉不哭”“别哭了,好烦”“别哭了,再哭揍你”等,我们这么怕孩子哭,也许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研究表明,孩子的哭声能刺激放大父母的情绪,曾经就有新闻报道过新生儿的父亲因为实在受不了孩子的哭声而把孩子丢下楼去。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哭不仅是情绪释放,也是与这个世界交流、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之一,通过哭能够唤起父母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温情。新生儿不满意的时候只有用哭来表达,因为他们不能说话,也不会行动,连翻身都困难,更不用说解决什么问题了。
三岁之后的孩子还在沿袭过去的行为方式,是因为过去的三年里用哭达到了很多目的,也用哭抒发了很多情绪。但孩子也知道了有些事情自己可以直接去做,不必哭也能达到目的,所以总体来说哭的的次数已经比过去少多了。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在学校通常哭得不多,因为孩子很清楚老师不是妈妈,妈妈是自己的,老师是大家的。孩子提出的要求变得有限,也开始慢慢学会克制自己了,因为老师要照顾全班小朋友,不能随时只照顾一个,不能无休止地向老师提要求。但孩子回到家就有些不同,父母始终是自己的,在学校里不能提的要求回家可以说了,而父母也会尽量满足,孩子清楚,在家里哭依然有效,或者哭依然是简便的表达不满的方式,所以孩子在家哭的次数会比在幼儿园多一点。
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许可孩子有个过渡期。在幼儿园时期的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孩子在磨合和环境关系的时候,哭依然是正常的,应该被父母理解,父母不能见孩子哭就马上阻止甚至恐吓威胁。过了这个过渡期,一般上小学之后孩子就不那么爱哭了。
如何对待学前孩子的哭闹呢?
首先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听孩子哭就如坐针毡、方寸大乱。孩子假如发现自己的哭如此“有效”,父母的反应就等于变相鼓励孩子继续用这个方法获得自己的需求。结果往往是你听得闹心,恨不得跪地求饶,孩子却得到了“福利”,下次照旧,甚至升级。我自己也很怕听到孩子哭,通常孩子开始用哭表达心情,我会抱抱她,给点安慰。当然无理要求是不能被满足的,但拥抱却是随时能做到的,这也是让孩子和妈妈都平静下来的简单途径。
其次,孩子的哭如果是正常的情绪发泄,要允许适当地哭一哭。这种哭能缓解压力发泄情绪,我们得尊重孩子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么小的孩子不让哭是不可思议的,至于长大了是不是爱哭,那是孩子自己的个性使然。不开心哭一场总比不开心就憋着,憋到一定程度来一次大爆发要好得多。
比如家养的宠物去世了,孩子伤心地哭了,这种情绪表达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强行阻止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从心理学上讲,倾诉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式,压抑已久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哭喊来发泄一下。孩子在持续地哭的时候,安静地陪着他就好了,等哭过一段时间再好言劝慰或转移他注意力。
另外,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不用立即帮忙找原因,除非是很直接的事,或者很小的孩子因为生理不适而哭泣。能找到原因的哭就直接处理,该帮忙的帮忙,不该帮忙的不帮忙。如果摔倒了要求抱起来,就不必帮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我以前安慰孩子的口头语是“妈妈小时候也经常摔跟头,没事的,小孩子就是这么摔摔打打长大的”。然后给她看了我腿上小时候摔的疤痕,她就释然了,以后再摔倒也会自己站起来了,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小孩子就是这么摔摔打打长大的”。
如果孩子情绪性的哭或不肯立即说原因,父母先表示下立场就好了,抱一抱,拍一拍,安慰安慰,让孩子平静下来。他不想说,别逼他说,等他想说的时候再说,或者等他情绪平复了再问,孩子这时候最需要得到的肯定是“爸爸妈妈关心我,爱我”,在这个大前提被满足的情况下,化解问题就不难了。了解了原因后,帮孩子分析解决的方法,鼓励思考,做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
比如孩子遇到了挫折,好不容易搭的积木倒了,我们就鼓励孩子再尝试一下,尝试换个搭建的方式。孩子用哭表示失望、焦急,我们就给孩子希望和平静——“不着急,宝宝做得已经很好了,搭得好高呀。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能做好的,对不对?小猫抓老鼠也不是每次都能抓到啊。咱们想想怎么能搭得又高又稳好吗?妈妈觉得你能做得更好,搭好了妈妈帮你拍照做纪念吧。”
如果是无理取闹的哭或者要挟勒索的哭,只需先简单地表示一下安慰,然后就暂时离开,该干嘛干嘛去,等孩子不哭了再谈。比如已经吃过定量的糖果,还非要再吃一份,父母不愿意答应,孩子就用哭闹打滚来要挟。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妥协了,那规矩就被破坏了,孩子摸到了父母的软肋,下次也会用同样的办法让父母妥协。如果不答应无理要求,孩子一直哭着不起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一口气哭了一个小时,那么只需要中间过去问问要不要喝点水润润嗓子、要不要先吃点东西、要不要休息一下再哭,或者用温水拧个湿毛巾给孩子擦擦脸,拍拍孩子的肩膀,然后让他平静下来。
如果还是想继续哭,就让他哭,过一会再过来问要不要喝水擦脸。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但不会妥协给无理要求,下次自然就不会再这样无理取闹了。最后,等孩子情绪平复的时候态度温柔地告诉他:“不开心可以哭,但哭本身不能解决问题,哭完之后还是要该干嘛干嘛去。”不要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又是打骂又是讲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家长也觉得又气又累又失望,那才是出力不讨好。
散养心得:想哭可以哭,父母只要对孩子表示出爱和关心就好,不必急于制止。情感变化引起的哭是机体自然反应的过程,尤其是心情抑郁时,不必强行克制。人在悲伤时不哭反而有害健康,长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我们有理由相信哭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对孩子无理取闹的哭就不应该妥协,父母应该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