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极度自律的人
水木然
19小时前 · 财经作家
胸中藏有大志的人,往往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自律的人,既可怕,又可敬。
如果是伙伴,你要跟他学会律己;如果是对手,你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下文转载
01
自律,可以让我们活得更高级
前些天,钟汉良在一天内发了4条微博,晒出了他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早餐是一片吐司加蛋,外加两颗蘑菇和圣女果。
午餐是满满的一盘蔬菜,搭配米兰大教堂形状的意大利面。
晚餐是自制蔬菜沙拉和燕麦小点心。
清淡又营养的三餐里,藏着他在饮食方面的自律。
出道20多年,钟汉良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和不变的容颜。连见多识广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也惊叹于他皮肤的质感,调侃他是不是睡在冰箱里。
然而,正如泰迪·罗斯福所说:“有了自律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多少人羡慕着别人的身材与样貌,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与精彩。但是当了解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继续毫无意义地耗费生命。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及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你会发现: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02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
谷歌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
比如: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小说;
不看电视,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绝咖啡因.....
可以说这份计划充满了挑战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势必无法完成。
但马特坚持了下来。
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男工程师不见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骑自行车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
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但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自律。
而当你自律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前不久看到新闻说,“小李子”又瘦了,但去翻了翻照片,瘦的确是瘦了,但比起巅峰时期的身材来讲,还是相去甚远。
再看看同样是混好莱坞的,演《速8》的67年的杰森.斯坦森。今年已经51岁了,身材保持的特别好,看上去甚至比小他七岁的小李子年轻一大截。
单从体格上来看,一个放任自由的帅小伙,一不小心变成了只能演发福大叔的中年人。
一个从20岁出头开始演硬汉的男生,30年后依旧能保持着自己硬汉本色。
当你的生活被“情绪”,“懒散”和“欲望”占据的时候,你可能就会生活的毫无秩序,活成成一团混乱不堪的情绪,活着一滩毫无节制的肉。
03
你为什么不自律
为什么自律的人生,可以像开了挂一样,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不能全部都要。
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维持身体的健康,你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你不能肆无忌惮地吃麦当劳和肯德基;
就像你想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那舍友半夜三更还在玩游戏,谈恋爱煲电话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纵;
就像你毕业后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那你必须在周末的时候,继续加班研究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同事发起的聚会,你都得加以拒绝。
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须有所放弃。
但人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十分厌恶损失带来的阵痛感。
一个人得了2000元钱和丢了2000元钱对内心的冲击,哪个更大?
显然,丢钱冲击更大,真可谓“相同得失,不同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得失,“失”的影响是“得”的两倍
由此看出,人对损失更敏感。这就是“损失厌恶”。
基于这样的一种本性,很多人不断被它牵着鼻子走。
于是我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
一边和舍友通宵达旦地LOL,一边期盼着期末考试可以门门功课都过90分;
一边和同事周周出去KTV游山玩水,一边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这样的痴人说梦,你不知道做过几次?
知乎上曾经大热过这样的一个回答:
既然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梦,好好地甘于平庸。既要前程似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
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什么都想要,都后来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为人生做减法,知道哪些东西不该要,哪些东西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去争取的。
04
自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自律这件事情,不仅仅局限于肉体或者是时间。
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修正和改变。
只有思维转变了,才会从时间,精力,情绪和身材各个方面,都形成“自律思维”。
自律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因为自律意味着你需要和自己的天性作斗争。
这些天性包括“懒惰”,“好吃”,“贪婪”和“愤怒”...等等,是对自己欲望的节制。
所以自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它非常艰难。
就像我们常见的各种21天打卡训练营,最终坚持下来的,都不到1/3。更别说,当把时间轴拉长,拉到100天,或者更长的时间线上,能坚持下去的幸存者,还有多少?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律坚持到极致?
① 设立具体目标,坚持无一例外原则
我的表妹小蕊,每天嚷嚷着减肥,却从未成功过。
原因之一,想必就在于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
无数研究显示:当人们用具体的条文对他们的目标进行定义后,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大多数制定了明确目标的减肥者(比如:我要在2个月内瘦下10斤),会比那些目标含糊不清的减肥者减肥效果要好得多。
目标明确是很重要的,因为明确的目标可以减少思想上的歧义和执行中的变异。
设定目标之后,需要坚持“无一例外”的原则。
比方说,目标是在2个月内瘦下10斤,就坚持在达到减肥目标之前,一点甜点都不吃。
如果不坚持这项原则,那么每次面对甜点时,都必须决定是否要放纵自己。
在进行考虑的过程中,将会耗费能量,而这些能量,是维持毅力的关键。
所以,一旦给自己下了绝对不破例的原则,就不会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无休止的自我纠结上。
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坚持了无一例外原则。
蔡依林从不吃任何有油的食品,甚至有三年的时间内没有吃过米饭;
杨丽萍
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蹈,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刘德华为了保持身材,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天一杯酸奶的习惯。
一旦你对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事情已成定局,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放纵,对自己严格一点,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原则。
② 一次只完成一项任务,不要过多消耗毅力
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许多人会一次性给自己定下太多目标:
比如,半年内练出马甲线、考过XX考试、看50本书、看美剧不需要字幕......
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会产生疲劳。同时接受太多挑战,通常无法坚持实施下去。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100个人被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盘小萝卜,并被要求全部吃光。
B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盘饼干,并被要求全部吃光。
C组中的每个成员可以选择他想要吃的东西,或者什么都不吃。
在所有的萝卜和饼干都被吃光以后,每个人都被要求解答同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实际上根本没有答案。
B组和C组的人在猜了大约15分钟之后放弃,A组的人只猜了7分钟就缴械投降了。
研究者从这次实验中得出结论:A组成员已经耗尽了所有的毅力去吃掉那些萝卜,而B组和C组成员仍有大量的毅力去解那道难题。
意志力就像手机的剩余电量一样。
每天早晨你都是充满电的,随着你不断使用你的电力,最后电力耗尽,你也就毫无意志力可言。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复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会疲惫不堪。
注意保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
③ 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标
太多人幻想着能够一蹴而就,一夜之间达成目标。
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时,许多人容易半途而废。
这个时候,需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分解。
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自传中写到自己成功的秘密:
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
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
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许多细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骤组成的。
不要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慢一点、稳一点,关键在于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05
自律,人生自由的必经之路
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
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
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会让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价;
熬夜打游戏、刷微博,带来的是第二天的无精打采、浑浑噩噩;
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会让你迷失方向、日渐空虚。
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
水木然点评:终于发现,自由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舒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水木然两本新书
《价值规律》+《世界在变软》
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