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训练营】4组+乐小馨+《为何家会伤人》书评
《从高考状元家庭看教育:聪明的妈妈都在做这3件事》
《聪明的妈妈都在做这3件事 孩子长大后会感激你!》
最近的热门话题莫过于高考。
伴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各地“高考状元们”也成了众多媒体、社会大众争相议论的焦点。
广西南宁的高考理科状元杨晨煜,数学和英语都是满分150分,语文140分,理综290分,总分730分创下了广西高考的最高纪录。
很多网友都在为这位学霸的超级高分及高颜值长相而倾倒、热议,我却对他妈妈的一段话尤感深刻。
杨晨煜的妈妈说:“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监督(习惯养成)的过程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他,留意着他。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个手机就ok了。给他定型了以后,这一路很好走的。”
这段话出自状元妈妈之口,无疑给了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以启迪和反思,优秀的孩子不仅仅只是孩子努力就够了,同样也离不开优秀的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的引导。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常常思考着该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妈妈,如何给他良好的教育,如何让他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自信的长大。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中对于中国式家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父母问题的映射,相信每一个父母看到后都能在这里找到某个困惑的答案,让你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本书正是鼎鼎大名的心理大咖武志红老师的又一力作——《何会家会伤人》。武志红老师在2009年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同时他还是一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用温暖有力的文字疗愈每一颗读者的心。
这本书通过各种案例的呈现和解读同样给了我这个新手妈妈很多的启发,童年时期正是孩子人格形成、习惯养成、三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妈妈,从小就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爱与关注,让他们不仅是身体要健康成长,心理也要健康成长。
01 聪明的妈妈会亲自养育孩子到三岁
很多人看了日本电影《无人知晓》之后都有一种心痛的无力感,只希望这样的事不是真的。
影片讲述了4个“黑户”孩子被母亲突然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故事,贫穷、羸弱、无人知晓像残酷的现实一般压在无辜的4个孩子身上,他们毫无反抗之力,毫无生存之路。他们就像不存在一样,被他们的母亲、被这个社会遗忘了。
然而这个故事是有真实原型的,源自日本震惊一时的“西巢弃婴案”。很难想象,以后这些孩子会长成怎样的大人。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弃婴”这样的事件离自己有点远,自己那么爱孩子,疼ta还来不及呢,只会想尽各种办法给ta最好的,怎么会那么狠心的“抛弃”他呢!
可是又有多少父母在以“爱”之名,行“抛弃”之实?想想那些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想想那些忙于工作只有周末才有时间陪孩子的“周末父母”吧!
很多父母不管是辛苦赚钱也好,忙于应酬也罢,真正留给孩子的时间却很少,美名其曰:“我这么拼命,还不都是为了孩子!”
然而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要父母陪伴的吧?那些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小时候是不是同样渴望着父母的爱和关注呢?
心理学界有一种说法越来越深入人心:妈妈要陪孩子到三岁,三岁之前不要有长时间的分离。
一个聪明的妈妈,应该从小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积极关注、充分的信任,敏锐的关注并感应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和心声。
做妈妈的只有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童年时期获得了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孩子长大后才会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之间建立信任、良性的关系,就会很自信的去探索世界,不怕在社会跌倒。
武志红说:”若你够幸运,有一个好妈妈或好的抚养者,你的感受不断被碰触被确认,你会形成一个丰盛而灵动的自我。“
所以说,不要奢望用物质条件填充孩子渴望爱和关注的内心。 与其给孩子好的教育、好的生活条件,不如给孩子充分的陪伴和爱。
02 聪明的妈妈会给孩子不过度的爱
在看这本书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家是温暖,家是港湾,家怎么会伤人呢?我们的父母怎么会害我们呢?
事实上,父母只是不懂得如何去恰当的爱我们。只有那些过度的爱会伤害孩子。
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想拿到10米外的玩具,于是父母几个大步流星就把玩具递到了孩子面前。也许这样的情景你不觉得是溺爱。
如果你一直这样做,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了看到商店的玩具就非要买,甚至不惜大吵大闹,而且觉得立即得到立即满足是理所应当,你还会觉得当年你的“及时满足”不是溺爱吗?
有些家长的孩子已经20多岁了,可他们却还像对待一个2岁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什么帮他们做,什么都帮他们“摆平”,完全不给孩子自由探索、独立成长的可能。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爱中只会越长越迷茫,越长越糟糕。
刘心武说:“溺爱等于过度地阻碍。”你可以轻易帮助一个16个月大刚学步的孩子拿到一个10米远的玩具,但是你却很难帮助16岁的他们交友、学习、谈恋爱,更是很难帮助26甚至36岁的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聪明的妈妈会从小懂得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学会思考和探索,让孩子做自己。
聪明的妈妈会懂得放手,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飞翔,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问题。
聪明的妈妈不做包办妈妈。不会事事替孩子做主,不会帮孩子摆平一切。
聪明的妈妈不怕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相反,这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长不大,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无异于世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那么,你希望你的孩子会慢慢长大,最终长成独立、勇敢、有担当的大人,还是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03 聪明的妈妈不着急
家长们常常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挂在嘴边。自从带孩子上早教,就听说还有的别人家的小孩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班,照着“全能宝宝”的道路一去不复返,似乎从此没有假期和童年。
然而,殊不知,香港家长重新刷新了“起跑线”的概念。在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我们看到了香港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的“疯狂”程度。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1月份出生学童”的学校,精准计算受孕时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我们几乎可以想象,这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一定也是被父母精确计算好的。
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一直从事着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他说:“父母才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现实生活中,经常上演着“孩子不急父母急”的剧情,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应试教育低,久而久之造成“双输”的局面。
刘心武说:“不能将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为孩子做了很多牺牲,其实我们只是选择了一种“最懒惰”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孩子,那就是自己不成长,把自己的成长和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转嫁焦虑和压力多容易啊!自己终于有理由不努力,只要孩子能一刻不停歇的追求上进就心安理得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格和梦想。如果把与孩子的关系变成债主与债务人那样紧张的关系,将会滋生很多家庭问题。
聪明的妈妈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倾听和理解。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觉得孩子哪里有问题,第一期时间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孩子最在乎的不是学习,不是成才,而是爱。
聪明的妈妈不会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她们会让孩子知道成绩与爱并不是划等号的。让孩子形成内在评价系统,为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认可,去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让孩子知道快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可以随意被其他人左右的。
聪明的妈妈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她们不会有劲就往孩子身上使,她们同样关注自己的成长,做说到做到的榜样。她们还会鼓励孩子多些兴趣爱好,让孩子知道人生还有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的快乐,教会孩子从现在开始,学会享受生活,而不必非得等到考上清华北大。
网络上经常有人调侃,父母需要先培训再上岗。其实,这样的观点一点也不为过。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需要学习,需要掌握得当的技巧,也需要积累经验。
而做聪明妈妈,更是要做好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改变的准备,一点也不简单。如果你觉得孩子身上有着某些问题,首先就要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要让家成为一个伤人的地方,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家不仅仅是温暖和爱的安全岛,家更是自由和独立的启蒙地,通过正确的爱的滋养,让孩子的心理与身体同步成长,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