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医道真(一千五百二十五)
2024-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妙手柯楠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5124/20e7aa46ed14ce81.jpeg)
“帝曰:其有不应者奈何?岐伯曰:经失气郁上下有所制,有余不足,神形血气志以彰阴阳,并邪合者,无能外。”
黄帝曰:夫子言,守经达气通乎天地者,即能万举万当固已,而如其有病不应经而无经可守,病不应气而无气可达,求之司天在泉不应奈何?
岐伯曰:此必经为邪闭,而经失其象也,气为时郁,而气闭于中也,兼上而司天,下而在泉,气有偏胜而克制也。然邪实者,常有余,正虚者,常不足。百病之生,本于五脏,五脏受病,必发于外。
彼人之一身有神焉、有形焉、有血、有气与志焉,凡此五者,根于五脏,可分观,亦可合验者也。病之所在,无不彰著,况阴阳者。天地之蒂,人身之本也。如或阴并于阳,阳并于阴,与阳并于阳,阴并于阴,而为邪之所合者,亦不能出此五者之外也。使精以求之,则不应之中,亦可得其必应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