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 清末民初发簪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 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作簪首形状。巧手的工匠们让花鸟鱼虫、龙凤麒麟落到了簪首上,令那些本就绝美的女子更增了几分曼妙与婀娜。种种美好的寓意赋予其中,更令簪子成了一个信物、一种象征,无须过多言语,看了便会懂得,这是独属于东方的含蓄,亦是独属于东方女子的婉转心思。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它的实用目的逐渐淡化,而装饰的意味愈发增强,不同材质的簪子象征的不同的地位。
那些陈列在橱窗中的各种各样的簪,虽经历山河更迭、历史动荡,却依然闪着荣光,款款地展现在世人眼中,如今用簪之人虽少,但是一旦将它执起,那玲珑形体所散发的东方意蕴,依旧令人神往。
祖传 清末民初发簪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铜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铜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型或扁型。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则能使之牢固。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里弯一点点,多为银、铜质。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祖传 清末民初发簪近日,我司有幸征集到一件祖传的清末民初发簪,长:9.4cm,宽:1.5cm,经历了无数岁月之后,表面包浆老道自然,保存非常完整,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收藏价值跟鉴赏价值。在当今市场中真正到代的很少见!
祖传 清末民初发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