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那天,送女儿上学,到了校门口,我在树荫下停住,浓密的绿荫遮挡着酷热,路上匆匆忙忙的行人。大家戴着太阳帽,穿着防晒服,戴着大口罩。不仔细看,连熟人也认不出。街上已有美女穿上夏裙,看上去,飘逸又性感。
我刚想返回车子,回家。听到一个女人的严厉的批评声。我循声音往前走了两步,一个女人骑坐在电动车上,我看不清她的脸,她戴着帽子,帽沿拉得很低。他的儿子站在她身后,我看见男孩背影:个挺高,也挺胖的。这个年龄十二三岁,应该上小六了吧。她好象在说中午发生的不愉快事,严词激烈,情绪激昂,孩子木讷的站着,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母亲,傻愣愣的模样。
忽然,她给了她儿子一巴掌,虽然不重,可这毕竟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真的很震惊,旁边还有两位送孩子的家长驻足观看,街上来住的人群里可能有孩子的同学,家长,老师。这位妈妈太霸道了。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下扇孩子耳光。孩子也要面子,也爱自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是自卑,就是叛逆。孩子不说话,她又开始训斥,好象安排晚上的事情。孩子点了头,她才离开。
然后,那个孩子回头望了一眼,茫然的表情,傻呆呆的,似乎又有些羞愧。我可以想象,孩子在家也许就唯唯诺诺,那么他的人生,他的母亲真的可以安排他一生的幸福吗?他快乐吗?
中国许多父母都喜欢这样的孩子,听话,懂事。许多家长也都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在孩子的生活和人生里喧宾夺主。
我一直想着孩子的表情,淡漠,好象又有些冷静。如果放到其他孩子身上,必定争辩,抹眼泪。而他的冷漠多么令人诧异。
也许,有的父母训斥打骂孩子,还不允许孩子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心里积攒了大多的委屈,埋藏了大多的眼泪。终有一天,他会不堪重负,卸下,哭泣,也许会放下,也许会埋下仇恨的种子。
朋友小燕就是从小生活在父亲严厉,母亲霸道的家里。虽然艳长得很漂亮,聪明,但很不自信。小时候,父亲早出晚归,每次小燕惹母亲不高兴,母亲总会告诉父亲,小燕会再次挨训,即使有泪,也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
可是,弟弟犯错,母亲总是轻描淡写的说几句,从不在父亲面前提及。有一次,小燕找不到弟弟,却发现弟弟在门后狼吞虎咽的吃东西。她什么也没说。
那时,母亲生活中的不如意,心情不好,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边,常常把怒火迁怒到她身上。她像一只无辜的羔羊,常常反驳,却引来更严厉的怒骂。许多人用惊异的眼神看她,觉得她任性,不听话。真的是这样吗?没有人理解她,他像一个孤独的战士,与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没有人知道她心里的委屈,难过,害怕。而她的父母却固执地认为:我们把你养大,都是为了你好,你就应该听我们的。那些年,她像一只困兽,倔强的和父母一直闹别扭。
毕业后,她一直在外地,除了给父母钱,买礼物,很少回家,刻意与父母保持距离。这种年少时的阴影一直让她没有安全感。他对周围的人,要么信任,要么怀有敌意。常常感到自卑。当别人故意说难听的话时她一句反驳的活也没有,甚至觉得也许别人说得对。对自已没有信心,做事情拿不定主意,犹像,彷徨。前怕狼后怕虎。
直到结婚后有了孩子,体会到照顾孩子的不易,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与父母的关系冰释前嫌,亲近起来。
看她这样,真的很心疼,但是这种成长的踪迹带来的伤害也许潜伏在心里一辈子。有的时候,作为父母,真的要克制一下情绪,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让孩子为你的坏情绪埋单,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肆意的嘲笑他们的缺点。
当我们觉得孩子不跟我们亲了,有话不和我们说了,是不是当他们想说时,我们忙着刷屏,洗衣做饭,总是不耐烦的说:一边去,没看见我正忙着呢。那些想说的话终究咽了回去,留下一个不服气的表情,嘟着嘴走开了。
后来,孩子不和我们说了,玩手机,玩电脑。而当家长的我们又开始絮叨,这孩子怎么说都不听。孩子不耐烦了,我们又开始念紧箍咒:我说你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孩子好,请不要在公共广合批评他,训斥他;
为了孩子好,不要把太多坏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
为了孩子好,多陪他,多夸他;
为了孩子好,不要逼他学不喜欢的,干不喜欢的工作。
其实许多家长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养育孩子非常不易。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父母爱孩子,为了孩子好,少走弯路。但是,换一种方式,或许会更好。
孩子有许多梦想,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父母的赞扬和故励,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和嘲弄。虽然我这么说,可我还是相信孩子还是会很爱你,只因为你是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