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这个特大安全事故却不知道冷却塔?还有三件事关系你我他
知道丰城发电厂特大安全事故却不知道冷却塔?还有三件事关系你我他
建筑工地快了还想更快?这3点做不到就像这个特大安全事故一样坏!
前几天,一位老友在我文章下面留言:
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它发生在2016年的冬天,这个工程没搭脚手架,施工平台倒塌,74人遇难,2人受伤。
事故报告原文:“7时33分……开始坍塌……事故持续时间24秒”
他们不是盖楼房,而是在建一座电厂的冷却塔。
啥叫冷却塔?为啥不叫雷峰塔?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介绍一下热电厂发电的工艺。
1、把热水冷凉了能发电?
火电厂、核电站都是一个原理:
那么问题来了,冷却塔是怎么把热水变成凉水的?先看图,再说话:
热水从上往下淋,冷空气从下往上走,那么我问你,冷却塔的腰辣么细,难道是和美女比好看吗?
你一定知道有种力学叫流体力学,别一说力学就蒙圈,空气是流体,水也是流体,水通过峡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对啦!速度加快呀!空气经过冷却塔小蛮腰的时候速度也会加快,加快就能快速的降低水的温度,这就是冷却塔。
图源事故调查报告冷却塔是怎么施工的?一定很难吧!
2、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看艺哥怎么把这么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矩形绕着圆心转一圈,就是一个烟囱,一条曲线绕着圆心转一圈,就是冷却塔。
所以会干烟囱就会干冷却塔,这个施工方法叫悬挂式脚手架翻模工艺,不搭落地脚手架。
翻模就是把下面拆掉的模板翻上来:
脚手架附着在模板上,所以不搭脚手架:
一节节往上翻,然而如此施工出来的不是冷却塔,是烟囱。
怎么把烟囱变成冷却塔?逐层改变角度,小蛮腰就出来啦!
那么问题又来了,事故工程中它为什么会塌?
3、小树苗怎么长大?
假如一个人在爬树,这颗树在不停的长大,爬到树的最顶端的时候,如果是才长出的新芽。
如果再往上爬,树枝就有断掉的风险,问题就在这里!出事的那几天,气温相当低:
混凝土就像树上才发的新芽,强度不够就开始拆模板。
按照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6Mpa以上才能拆模板,按说这完全是施工方的原因,和建设单位没半点关系。
网络上一些文章说,建设单位在这次事故后“公司高管纷纷离职,项目重启时间遥遥无期,净利润缩减96%”,这到底是为什么?先看图,再说话:
事故报告原文“工期由212天调整为110天,压缩了102天”
业主逼工期已经是家常便饭,赶工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4、开快车必须路要好
业主赶工就好比开车送他回家,走国道最多开80码,还要快怎么办?上高速啊!
干工程也是如此,工期调整施工方案也要调整,赶工措施要跟上。
非真实场景报告原文:“调整后的施工方案经项目部工程部、质检部、安全部会签,总承包项目部、项目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建设指挥部审查,……未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仅辨识出1项危险源。”(图文无关联关系)
5、刹车系统灵
这个工程没有拆模管理规定,从未在拆模前通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劳务作业队伍一直自行持续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拆模等工序的循环施工。”这就好比一辆停不下来的车:
按道理说,拆模板强度达到6Mpa必须用试块强度来说话:
事故报告原文:“施工单位从未将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送到总承包单位指定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强度检测,偶尔将试块违规送到丰城鼎力建材公司搅拌站进行强度检测。”
上了高速公路又没有刹车系统,下面这点就变的非常重要:
6、高速开车视力要好、反应要快
早强剂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既然知道冬天混凝土强度来的慢,为什么不加早强剂?其实何止是早强剂:
这就好比一辆疾速行驶的汽车没上高速公路,刹车系统失灵,司机又看不清楚,反应速度迟缓……
“掌握快车三原则,不要一味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