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美文集结地散文

宝日日记2:走进你的奇妙世界

2018-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思维小脑袋

父母应当好好珍惜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我的儿子今天就是两周岁零一个月满了,在我日夜陪伴他的这七百多天里,我从来没有停止思考过,我该如何当好一个爸爸。

英国伟大的儿童心理学专家温尼科特所著作的书籍《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在欧美早已是父母必备的家庭指南,他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中国妈妈的暖心导师伍罡对温尼科特的名言做了进一步阐释:“孩子仰望妈妈的脸,看到的是孩子自己;妈妈俯看孩子的脸,看到的是妈妈自己。这俯仰之间的目光对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孩子和妈妈的双向认同,是情感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它既奠定了孩子的人格基础,也修复了妈妈的人格缺陷。”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这个事更重要,作为父母都应该好好学习如何做称职的父母,因为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父母爱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并且陪伴孩子的成长对父母自身而言同样异常重要,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我们另外一种力量敦促我们变得更好,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生命的新开始,灵魂的再塑造。

当然一般的父母都根本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只依靠各自的秉性和人生经验来教孩子,能买些书回来学习育儿知识的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对于市面上各种热销的育儿书籍,我也是谨慎地挑选,理性地阅读,有选择性地吸收。中国的教育历来落后,育儿观念更是如此,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身边甚至都很难找到观念比较先进,有共同认知的人,所以经验只能靠自己学习和摸索。当我读到好书的时候会甘之如饴,仿佛遇到知音,比如鱼爸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伍罡的《其乐无穷的战斗》等,都堪称育儿的科学宝典。巧的是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男性,从男性的视觉来阐述如何养育孩子,对我这个爸爸而言更有借鉴意义。

为了记录儿子的成长,我除了每天准备着拍照、录像之外,还专门用word、excel等来做文字记录。还时不时地写些文章,算不上什么经验,但起码以后我老了,再读这些东西的时候,应该会别有一番感受。

男孩子心理成熟期比女孩子明显要晚,所以我从不将我儿子与其他小孩去对比,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到现在都只会叫爸爸和妈妈,其它什么都不会说。身边有的亲戚朋友就着急,我其实很不喜欢他们对我儿子讲话的口气和样子,因为他们会拿自己的喜好干扰我的教育,会让我儿子对某些事情产写错觉和反感。小孩子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大人格外细心地呵护。他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就证明不是哑巴,哪什么时候说话有什么关系呢?万事万物都有其天生的规律,顺其自然就好了。

身边的孩子大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有的还是保姆或者其他亲戚,父母带的特别少,整个小区像我这样的超级奶爸估计没有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我为什么不上班,天天在家带孩子。儿子从一岁零十个月开始,晚上睡觉喜欢用双手摸着我的脸,只有等他完全睡熟了,我才能动弹。我特别享受被他的小手捧着的感觉,就为了这个,我宁愿放弃一切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天天陪着小宝贝,我一天都离不开他。

很多时候我只有等儿子睡着了才有时间写作,经常我正在书房写东西,突然听到儿子的哭声,我就赶忙冲到房间里去,看到他爬起来坐在那里哭,那一瞬间我的五脏六腑都快碎光了,心疼得不得了。天知道他怎么醒了,可能伸手没摸到我的脸就醒了。

更何况,只有我才知道该怎么陪他玩,通过专注地陪伴,发现他的性格特点,依据成长的规律去做各种引导和教育。我特别享受我们父子在一起的时光,我一直对他妈妈说,等儿子上学了,他的注意力就会慢慢转移到学校和同学身上了,再以后他就不怎么渴望回家了。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短暂,应当好好珍惜。如果现在我们忙于工作、赚钱、应酬,忙着刷微博、微信、QQ,等我们忙完了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父母陪孩子玩耍时应当专注

 我每天尽可能地陪伴他嬉闹玩耍,早上起床之后就带他出去,中午回来吃饭,然后午睡,下午再出去,晚上吃完晚饭再出去,每天一般都出去玩三趟。而且尽可能带他去不同的地方玩,今天在自己的小区(虽然我们小区很大,绿化和休闲场所很多),明天就带他去隔壁小区,后天再带他去附近的口袋公园,大后天去人民广场,以此类推。

一有时间我就带他去更远的地方旅游,很多人都会说这么小带出去干什么呢,自己又累,孩子那么小又记不住什么东西。我一般不会争辩也不会解释,在我看来,为什么要让孩子记住呢?我需要让他感受到的是,和爸爸在一起的世界是五彩缤纷、奇妙有趣的,我要让他每天都很快乐,这种快乐不需要记忆,会根植在他的身体和精神里,成为他的基因。人们都说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什么是童心呢,最基本的就是乐观开朗、直率纯真,对一切都好奇,喜欢所有美好的东西。

不管在哪里,不管儿子在玩什么,我都会在旁边全神贯注地看着他,绝不会像其他父母一样在旁边玩手机,那样的陪伴是虚假的和游离的。我的视线不会离开儿子的原因有三:其一,不管怎么样,他现在的行动能力还有限,况且身边会有些莽撞和调皮的孩子会冲撞到他,我要时刻预防各种危险的发生,毕竟他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二,我要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他抬头,都可以看到他的爸爸正在亲切地、微笑地注视着他,他可以尽情地玩耍。当他克服了一个小困难或者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他会抬头看我,我会给他鼓励和赞赏的眼神,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冒险精神;其三,孩子性格和习惯上有很多是需要不断去矫正的,我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认真思考该如何去引导。我拿手机的唯一目的是给了给宝贝拍照和录像,保存珍贵的瞬间。无数的照片就是这样来的,为此我还专门制作了各种精美的相册和PPT等。

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带他去公园玩,我希望他能注意到蓝天白云、漂亮的树和花、可爱的小动物,可是他往往只会注意到各种玩具、别人手里的零食、自己最喜欢玩的泡泡等,他没到开始细节观察的阶段,不会注意到掉落的树枝、忙碌的蚂蚁、地上的小洞、花丛里的蜜蜂,他有些方面的发育甚至落后于2岁孩子的平均水平,所以我特别在意他的一举一动。我会和还不会说话的他进行各种对话和沟通,试图走进他的奇妙世界,看看他的小脑袋此刻在想些什么。

有时候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玩具他很快就玩腻了,我就会变着法子给他制造新鲜感,比如滑滑梯溜几轮,眼看着他可能快没什么兴趣了,我就在他快滑下来的时候把头伸进滑梯里,好像他滑下来就会撞到我一样,然后等他真的滑下来,我马上闪开。儿子觉得很好玩,每当我快速地把头抬起来躲开他的时候,他就咯咯地笑个不停。刚落到地面就迫不及待地小跑到楼梯那里,继续往滑梯上走,乐此不彼。

儿子仍旧非常喜欢上下楼梯这项运动,把它当做游戏,见到楼梯就要上。我就陪着他一遍一遍地走。有时候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就在楼道里玩上下楼梯的游戏,他可以一口气上下六七层。爬楼梯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宝贝手、脚、眼以及脑等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强壮,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只要他有兴趣,我就会不厌其烦。等他想玩其它游戏了,我就再陪他躲猫猫,数树叶等。实际上像我这样陪孩子玩,别说一天,就算一两个小时也是累得够呛,没几个人受得了。但我从来没把它当中所负担,只有一次自己病得完全不能动弹了我才没有陪儿子玩,其它每天每夜都在陪他,风雨无阻,日夜无歇。

男孩子喜欢玩石头、泥土等这些东西是天性,我从来不阻止,更不会批评他把衣服或者手弄脏了什么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哪来懂得什么是脏呢?他们正在积极地探索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冒失地按照大人的标准去指责和束缚,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意识,这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很多孩子的父亲往往是很少陪伴的,男性角色缺失会让孩子缺少野性,害怕面对困难和挫折,习惯性依赖,脾气差,人缘不好。我们家则刚好相反,是母亲一直缺失,她的妈妈很少陪伴他,偶尔陪十几分钟就会喊累,然后玩手机去了,怎么说都没用,索性我就懒得管她了。只有我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我才能尽可能地给予孩子精神上的营养,让他健康成长。所以我几乎是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育儿上,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知识领域,我有太多东西要学。

如果儿子正在全神贯注地玩一样东西,我从来不会随便去打扰他,这对于培养他的专注度和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哪怕到了吃饭或睡觉时间都无所谓,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事比儿子此刻正忙着的事重要。但是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一个人的,她的妈妈和奶奶经常会错误地横加干涩,我看到儿子很努力地想掌控一切,但一切又都不受他控制之后的愤怒和绝望,继而用各种方式发泄他的不满,在大人眼里就是所谓的“不懂事、不听话、犟脾气”。明明是大人没有认真对待孩子,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反过来却认为孩子不懂事,实际上究竟是谁不懂事呢?父母陪孩子玩耍的时候,还是专注一点吧,用心去玩。

小孩子的精力需要被释放,每天必须让他玩个够,只有玩累了,才会乖乖洗手、吃饭、睡觉,而且睡得特别踏实,随便我怎么亲。如果没玩够,强迫他做这做那个,他会很抵触,睡觉也不踏实,不停地哼哧,吵得我整晚睡不好。所以每天我都很注意怎么陪他玩,玩什么,一到晚上九点半就准时睡觉了。

孩子需要无条件的爱

 于我的认知而言,父母那一辈人养育孩子的目标是想办法让孩子吃好穿暖,没病没灾地健康长大,别闯祸,少惹麻烦,多读点书,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我们当时作为孩子的目标是努力读书,战胜学校里那几百个同学,考上好大学,将来走出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大城市生活。

今天,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已经远远不是温饱和身体健康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想办法让孩子每个阶段都能按照科学的规律成长,摈弃基因里不好的东西,将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能够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人物,去创造能够改变世界的东西。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育儿的观念也在变化,各种早教机构层出不穷,中国人浮躁和攀比的心理让每个家庭都不敢松懈。经济条件好的竭尽所能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送进最好的专业机构。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也是勒紧裤腰带苦自己也不会苦孩子。那些大城市里甚至有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机构,来服务于被各种混世小魔王折磨得快要崩溃的父母。

我其实也不例外,经常都被儿子气得吐血,恨不得把他丢进垃圾桶。等气消了,自己还是会检讨,还是自己定力不够,能力不行啊,要不然怎么被这么个小屁孩气成这样呢?大人的需求很复杂,可这么小的孩子,他需要什么呢?不就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和无条件的爱吗?

儿子,我陪你慢慢长大,岁月所有的美好,都在于我可以时刻看见你的微笑。

2018.3.2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