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记录
周四的课上,FF来到教室我们看到他带了帽子和拿着水枪,YY走了过去,FF一把推开了对方,这时在一旁的妈妈说:FF你不想YY玩你的水枪你可以告诉她。妈妈对孩子说过后,并建议FF把水枪和帽子收起来。FF不同意,妈妈继续各种,FF并不理会,他看起来不高兴。
妈妈的游说让FF不喜欢,他不想收起自己的帽子和水枪。他想要他的伙伴都能看到他的水枪和新戴的帽子,可是妈妈不这么想,妈妈担心孩子的新礼物会引起别的小朋友的关注,而FF又不愿意分享给对方,就会有冲突,她说并不想让小朋友之间增加冲突!
妈妈的想法我们非常理解,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始终觉得这并不是最合适的方式,因为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孩子的感受,我们希望孩子做到自然的分享,但是孩子的分享的前提是建立自我的需求被满足后才可以自愿分享。
就像前面的例子中,我们都知道FF是想要向他的伙伴炫耀自己带来的东西,而成人担心冲突发生,而选择不看见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我们需要先看到孩子当下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想法并给予支持。
当我们看见孩子的想法,又要怎么做会让孩子想要炫耀的心理被满足呢!当我把这个问题带给成人时,很多的妈妈会说“你的帽子真好看我很喜欢,你的水枪很大。”当我们这样和孩子说时,我们可以预知孩子的反应,如:孩子也许会对我们的话作出回应,多半他的回应会很快消失,甚至孩子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回应。之所以有时候没有起到有效的回应,这些具有结果导向的语言对于孩子来说过于空洞和抽象!我们应该更具体的描述你看到的事实,并在描述中表达你的情感!让他感受自己的想法被看见,同时又是那么的具体!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大概5分钟左右后,我开始站到FF的身边,我看着FF的帽子说:
“你的帽子很有意思,可以遮住耳朵,饶饶的帽子不可以!”当我说完这句话时,FF摸了摸帽子并看了看我,他说“可以遮住耳朵。”我继续说“我可以摸摸的枪吗?我猜里面是可以装水的对吗?”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大概是自己还没想过里面可以装什么吧!我继续问他也有可能是装子弹的对不对!这时一旁的妈妈说是水枪对吧!FF点点头。YY又一次走过来,手里拿着已经画好的颜料画,我对FF说“你水枪和YY的画颜色一样,都是橙色的。”他看了看。我看了看我的衣服说:我很喜欢你的水枪的橙色,和我的衣服也是一样颜色。”除了这些我指了指他平时喜欢的积木玩具说:“我看到积木玩具也是橙色的,说着他开始走过去并拿起了积木玩具,他又指了指一旁的盒子的盖子说“和枪一样是橙色的。”
他开始融入新的游戏,找为水枪找一样的颜色。接下来的整个课程里他都专注在寻找颜色中,专注并且平静的做工作。
以致到后来因为做其他工作时,他需要把枪放下才可以完成,这时他会主动把枪放到一边,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小朋友过来拿水枪,他也不会像之前那样不愿意。当孩子的自我需求被满足时,他会更容易放松和平静,也会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