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教师要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12月3日,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就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教育改革的现状、未来教育等话题发表了讲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5608514/40aceb5a4bce939a.jpg)
教育决不能固步自封,决不能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熟视无睹。从观念方面来看,未来教育必须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效率;在教育教学上必须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朱之文归纳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版图不断重构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时代的发展让教育的手段变得更加多样,让教育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学校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便捷,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朱之文认为,“这些都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机会,更多的教育选择”。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也对既有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挑战。“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迫切需要与教育思想理念,学校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实施新的对接。”
教育决不能固步自封,教师要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教育,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要进行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从变革的角度,面向未来社会,教育决不能固步自封,决不能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熟视无睹,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做出改变。这种变革不仅包括教育观念层面的变革,还包括教育内容方面的革新,同时,还涉及到教育制度层面的重构。
朱之文指出,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与未来的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效率,更加尊重个体的学习体验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比如,在课程内容方面对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休戚相关必须及时消化吸收,及时融入课程。
同时,在教育教学上必须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最关键的是,老师和学生是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未来教育无论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老师,都不能没有学校,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老师缺席的学习、缺乏互动的学习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
传统教育已经落幕,教育信息化大势已开,未来教育的主体一定是学生。借教育信息化的东风,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而高效的教育,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