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环境中的交流
今天去看3D电影《战斗天使》,中午一点多,正好吃过午饭,时间点比较好,其它的时间较晚,只是不是国语版,是英语版,想着有字幕应该没有问题。
谁成想这个字幕的字有点小,看着眼睛很费劲。一边努力看字幕,一边听着英语对话,凭借我这可怜的英语,加上演员的表情,还算看明白了剧情,没有浪费电影票钱。
这让我想起我们家庭团八人刚刚结束的柬埔寨自由行,这次出行由英语专业毕业的侄女和上大三的儿子做翻译,没有语言障碍,点餐、讲价钱、外出游玩,我们吃得好,玩得愉快。即便如此,侄女说还要回来努力学习英语。她的儿子乐乐,7岁的男孩,已经学了三年英语,比我们胆大,敢于用英语交流,比如点餐、点饮料。遇到不会说的句子或单词,他会先问他妈妈,然后大方地去跟服务员交流。在这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里,加上孩子的大胆,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提高。
哥嫂和我们夫妻俩,基本不会说英语了,只会“yes”“no”之类的。我的可怜的英语也被逼出来了,还记得几个单词,能听懂几句话,说几个单词表达意思。记得去新加坡学习的时候,我这个路盲,被逼得看公交站牌,记路线和宾馆名称。打出租车的时候,拿出了宾馆的牌子,指给司机。司机用英语问是哪条路,我听明白了,并用英语回答了,同行的老师惊讶我还能用英语对话。当然即使不会英语,汉语交流也没有问题的,很多国家汉语交流很方便的。
在国外,汉语交流会让我们无语言障碍;在国内,也有很多来中国学习感受汉语的。曾经给“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华裔孩子上过课,讲中国诗词的魅力。侨办的负责人多次和我沟通,这些华裔孩子的中文水平有限,让我降低难度。我选了国内小学生都会的诗歌,配上图片加深理解。第一次面对这些孩子,他们来自几个国家,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东南亚的孩子用的是国内的教材,汉语水平很高;欧美国家的孩子,平时只是学习简单的汉语,要听懂很难。课结束后,看到一个孩子遗留在桌子上的笔记,我啼笑皆非。基本是用英语记的内容,如同中国孩子学英语用汉语注解一样。
这次交流还算顺利,最难的一次是给十几个台湾学生讲诗歌。事先不知道是台湾学生,到了现场才知道。我准备好的打印的诗歌几乎无用,这些孩子出生、生活在美国,学习的汉语是繁体字,我打印的稿子是简体字。他们记笔记不是英语,用的是拼音,好在他们学了拼音。但是他们的汉语实在有限,我的后半部分内容有难度,直接砍掉,只讲了前半部分。他们的带队老师看着孩子们茫然的样子,出来给我解围,我用汉语讲,带队老师用英语给孩子们解释,我们这样配合着,总算完成了我的中国诗歌的讲授。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无奈而无用,如果英语学得好,就可以双语教学了。
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语言交流需要环境。我国国力的增强,汉语热已经是大势所趋。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