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穷人的天堂,却是富人一辈子想要去的地方
俗话说的好,赢在起跑线,从娃娃抓起。今天的主题由印度电影《起跑线》而得来。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影的剧情,该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家庭组合,爸爸妈妈是印度中产阶级的生意人,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结交上流社会的人才,夫妇俩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目的,首先去参加培训班,一个中产阶级的人想栖身上流社会哪有那么容易,几经周折后,还是沮丧而归,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充当穷人去顶替另外一个男孩去上学,到贫民窟的感觉特别不双,环境,人,建筑等等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他们只能忍着,晚上老鼠爬过,毛茸茸的吓了一大跳,就这样,到了学校审查家庭的时候了,种种表现都暴露出了他们的背景,急中生智,贫民窟中的王某帮他们解决了身份问题。最终应为穷人的善良打动了他,最终在那么多的家庭下揭露了他们的谎言,而他们的孩子也进了公立学校。影片结束,说不出的感受。

其实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的父母都存在像影片里的那种想法,总觉的孩子进了好的学校,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朋友圈,孩子的交际会更好,这只是父母单纯的想法,过度的追求完美,以及谈论金钱,会给孩子年幼心灵造成一种假象和错象,使孩子内心有种错误的价值观,孩子会高傲自大,孩子会推卸责任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己先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去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实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如果从教育机构以及教育者的私心出发,忘记教书育人,忘记初心,徇私舞弊的把教育做成生意,升学交钱通过,私包发予老师,多多关照,这些行为就像毒瘤一样生长在我们的教育里,无疑是最坏的结果。
学区房,贵族学校都是相对而论的,孩子的兴趣和未来是不是该问问孩子呢,而不是作为监护人直接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今后的人生规划,难道不应该他们决定吗,健康,是指身体,心灵,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体现,而不是单方面的优秀考验的是综合能力。

分享就是关爱,自私自立的人注定走不远,孩子是一张白纸,白纸的图案可以随意的书写,孩子的思想里有黑暗的颜色,还是充满靓丽的颜色呢,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说一些孩子都听不懂的消极词语,比如贫穷就很脏,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儿。

大背景下的教育变的紧张起来,孩子小小的童年已经是在书海里度过,竞争激烈,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有时间多理解理解孩子们吧,他们也很可怜,原本属于他们一生最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都是笔墨味,孩子是新旧时代更替的牺牲品。小三门,兴趣班,更是多的不得了,孩子的童年被占这。

我们要合理的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