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程序员@产品

1号连接机(草稿)

2017-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魔法师黑娘子

如果生物体各个部位植入芯片或其他方式联网,物体也联网,人类可可直接跳过VR、VR、MR和3D打印,我的“1号连接机计划”将加速甚至直接实现这一步,有望成为21世纪的杀手级应用。那时或许机器还是机器,更好的机器,而人肯定不再是人。

尚不清楚1号连接机对衣食住行、娱乐、社交、性......的需求是怎样的,但可以肯定是和现在的人不一样的,不像这么,无趣,换言之,1号连接机所解决的问题,对所有人类都是有益的。

1号连接机的初期构想就是我这个人、我的电子设备和里面的信息、和所有接入我和我电子设备的人与机器构成的整体。

以下是我的现在构思的形式:用360°视频工具,直播我的生活,包括洗澡、性生活、手机和PC里的内容24*N天永不间断。

观看屏幕左下角呈现手机或电脑使用内容,可以将直播内容和手机或PC内容进行大小的切换:家人交流、亲密交流都能看见。

全都不打马赛,只有我呈现真实的自己,才能享受其中乐趣,观众也才会享受其中乐趣。比如当我性爱时,想有所隐藏,得大费周章去做相应的隐藏工作,其实性质已经变了,当我真正释放,才是真实的,才具有意义。

再比如和家人沟通时,只有真实才能与大众产生真实互动。

比如购物时,只有真实,才能发现其中问题。

未来是连结的,现在就进入未来,推动未来。

可能是当代最大的行为艺术

这可能会颠覆世界的伟大事件

戳一戳世界,前所未有的一次的尝试

别样拥抱未来

那将会颠覆,一切.....

现有的互动方式和渠道都是囤积式和中介式的,比如用户和商家的沟通,你体验产品多次,发现问题,要将问题组织成语言,通过合适的渠道传递给商家,商家通过层层沟通,人人沟通,问题到了相关人的这里,才会开始解决,很有可能事情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事情了。

2017年4月18日美国宇航局(NASA)与联合发射同盟(ULA)已经在开始尝试为观众展示了首场 360° 火箭发射 VR 直播,如果这种科技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再一次被颠覆,生活会变得更便捷,更高效。而一个新科技从投入市场到被大众接受一般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发明的科技永远会受到观念的阻碍而推迟很多年。

对于未知的东西如何能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总是缺乏一点点想象力,所以如果能让人们马上直观看到成品,那谁也阻止不了大众前进的热情,届时各种AR、VR设备的购买火热程度肯定空前。如果能有一种方式让千万人一起推动历史发展的车轮,那绝对是值得去做的,这种空前的热情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充满激情!

1号连接机,让未来快一点到来!

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创建和完善,一起探索!


“建立用户、商家和供应商去中介的沟通模式优化案例:

1)实体咖啡厅硬件优化

我在上海金融大厦体验过上厕所有自动洗屁屁的功能后,我每次大号都会洗屁屁,已经快4年了,除了在上海的金融大厦遇到过这样的如厕体验,我再也没有在任何地方遇到过,但是我觉得人们是需要的,因为这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越来越高要求的体现之一,我没去过日本,但听说方方面面都做得极致的日本,几乎所有的厕所都有这样的功能。

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上了大号,即使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来洗屁屁 ,比如我在深圳的某高档咖啡厅上大号,在卫生间没有水的情况下,我掰开了这个(不知道这个怎么称呼),用纸巾蘸水洗了屁屁。

不知道叫什么

如果我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到咖啡厅跟前台小姐沟通,才能联系到咖啡厅经理,然后跟咖啡厅经理合乎逻辑的阐述我的观点,咖啡厅经理需要思考:这个人是不是有病,或者我根本联系不上咖啡厅经理,因为中间已经损耗我很多精力和时间了,即使咖啡厅经理接受了我的意见,需要各个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核算成本,还要采购之类的,而且很可能当下并不会对咖啡厅带来多少明显的收益,要让马桶的生产商知道某咖啡厅的用户有这样的需求要经过多少层的沟通和传递?所以直播是去中介,最直接的。

而且我需要表达这样一个事情,还需要到简书写这么多,还得先组织语言,而我本人并不擅长,其实已经降低了我输出这个观点的体验和接受者(就是读者)的体验和感知效率。

2)将用户未提出的潜在刚性需求变成产品

a)比如在星巴克每天喝2杯咖啡,连续4天后,我常年洁白的牙齿开始出现了变黄的问题,而我去星巴克是因为我是个自由工作者,没有工作场地,喝咖啡貌似也是目前有的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牙齿变黄是我无法忍受的,你们说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归属的灰色地带,不过,嘿,我们要利用万众的智慧啊。

b)我在咖啡厅吃完东西后,牙齿里有塞东西,或者脏了,但是还达不到刷牙的程度,这又该如何解决呢?

c)用Apple pay的买单体验实在太好了,但最开始很难找到如何创建的入口,我说的是要让没有使用过的人在3秒内就知道如何在自己手机上开启这个功能,而且账单也不知道在哪里看,能不能让用户在需要使用某个功能的时候同时学习,而不要花额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使用你产品的功能,这才是符合2017用户体验的好产品,也是符合未来趋势的。

d)比如我需要知道Apple pay账单功能,只是为了知道我是什么时间在那里消费的,我需要用到这个时间点,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去星巴克消费的,因为那个时候那里人很多,我想在次日那个时间点去那里地推,但是我查不到。我只能到支付宝查询,是的,到支付宝找账单也花了超过5秒的时间,还亏得我使用支付宝的频率比较高,微信这点比他们都做得好。

那为什么不做一个综合账单的软件,让我可以实时看到自己消费的所有情况呢,嗯,这时候个人大数据就派上用场了,1号连接机完全可以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毕竟走在科技的前沿。

比如我可以将自己所有购物的数据统计在一个地方,可以勾选任意内容,比如物品类别,时间点或其他来查看自己的行为,大数据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也能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当然再好一点,肯定就是我再配一个私人机器人助理,他去理解、分析这些数据,让我做极简的选择即可。

毕竟这些点是机器的强项,所以再说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再有担心机器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之类的观点了,有了机器的帮助,我们的生活质量会上升不知道多少个台阶,嗯,但是人本来就缺乏一点点想象力,所以要眼见为实,我想这也是1号连接机的意义之一。

e)就比如我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这篇文章我已经发表过在朋友圈和微博了,之后点入之前发的链接的人看到的是我更新后的内容呢,还是之前的内容?

如果我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能自己每个打开这篇文章去试,如果我去试了,那也是被逼的,因为从本身意愿来说,我肯定是不愿意去的,但为了作品给到读者的体验,我必须得去,其实是很不爽的体验。

其实简书只需要在我要更新文章的时候发出一次提醒就好了,提醒内容可以是“我们已经帮你试过了,你这次更新会同步到已经发表过的平台”之类的话。

其实我心里还会想,我更新以后,在我第一次发布就看到的读者,还能看到我更新以后的内容吗,最好是能推送更新的模块,而不是整篇文章,这个只有在简书出现提醒更新这个功能后才会知道,并且逐步优化。我想这是简书该做的,也是很基本的,当然其实我更倾向于这些APP能将优化功能和权利开放给大众。

f)我使用Keep健身,练了将近40天,体脂率还很高。而且腿部肌肉明显了,我暂停了腿部塑形,我在想我该怎么办,练其中的哪些动作才好,一筹莫展。平时该吃些什么。

和我有一样需求的人太多了,完全可以发展出新的行业,创造很多就业岗位。

3)微信和简书可以看出,用户写作需求的转化,优化自己的产品

其实这样的深度长文非常适合用微信公众号写,微信平台有太多用户,但为什么我没有用。

因为我根本不会写作,好的文采、构思等等,但因为现在还没有团队,没有会写作的团队成员,这样的写作质量,就连我自己这关都过不了,但没办法,我想不出表达这些内容更好的输出方式,只能逼自己拿出最好的水平来进行写作,而简书更适合这个时代需要写作的人:不够专业、碎片写作的需求。

因为可以随时更改内容,也就是你有灵感的时候,可以添加进来,随时随地优化内容,而不是必须在同一时刻憋出好的内容,更符合这个时代不专业的写作人员,能帮助大家在这样的写作习惯下变得更专业,输出更好的内容,更符合大家碎片写作的习惯。

比如“建立用户、商家和供应商去中介的沟通模式优化案例”这些模块都是我二次修改时添加进去的。

4)APP商家或其他人用各种众包形式优化产品

a)简书简信bug,如下图,出现了有人给我发简信的功能,但我点进去什么都没有。

1个未读简信 其实什么都没有

简书当然应该优化这个体验,因为我需要知道谁给我发了简信,说了什么,还是根本没人发,就是一个错误的bug,真相是什么。但是他们没有优化,或许他们不知道,但作为普通用户来说,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跑去告诉简书这个出现问题了喂,你们快来优化一下,不信你试试,保证这个过程可以把人整崩溃。

b)简书其他提醒bug。

无法查看投稿专题

其他提醒一般是我投稿专题,被入选或没被入选的提示,但是最近出现无法查看是哪个专题的现象,我看了一下之前的文章貌似也看不了了,不知道是简书把这个功能去掉了呢,还是出现了bug,但其实作为用户来说,我们是需要知道我们的文章,有或没有被哪些专题收入或拒绝的。

c)简书:再比如,我在PC端写作时文章后需要添加图片,就上面那个意见来说,我需要在手机端截图,然后再用微信或QQ将图片上传到PC才能粘贴进来。如果我用手机端直接添加图片的话,点了编辑键后,需要找很久才能找到需要添加图片的地方,耗时耗精力,而且会出现卡顿的现象,这个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众包或其他形式解决啊。

d)简书:我截的案例图片这么大,相信读者在看的时候会影响体验,这是什么,会混淆,或者根本抓不到看的重点,那简书应该默认将这种案例图片缩小或者有可以划重点的功能。

e)我因为工作需要,连发了十来条微博,每条都评论AT相关的人后,就出现了无法评论的情况,我AT了微博小秘书等人,但这个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过了一会儿出现账户异常提醒,说我需要验证,我点击了使用短信验证,居然需要我自己到短信那里发短信给微博,然后发了短信回到微博客户端,又说我接口有错误,没验证成功,我又回去发短信,还是一样,然后就手机就自动反复自动跳出说我帐号异常的情况,我不得不退出微博,你们看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没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前期还会想到底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应该如何优化呢?

第一次出现后反复出现 好友头像和昵称从没出现过 自己去发短信,依然没解决 发了2条短信后反复弹出异常界面,问题依然没解决

f)Airbnb,这个APP下载了很久,但一直还没通过它入住过任何一个地方,有一天晚上决定去前天看过的那个地方住,但花了20多分钟都没找到浏览记录,我只得重新寻找下家。虽然房间感觉都蛮好,但是显示的相关内容非常不符合我们使用其他OTA的习惯,像大众、携程之类的,相关勾选项都一目了然,也就是说我在使用Airbnb的时候,我得重新学习它的习惯。

而且当我选定要入住的房间好,填了无数个列表和自我信息。付款结束,我以为我可以直接打车过去时,收到邮件说我得等商家回复,谁知道商家什么时候回复,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我只能十分被动的等着,为了不拿自己的时间来冒险,我果断选择了退款。

而且Airbnb、商家和我沟通过程都是发邮件的,中国有多少用户有使用邮件订房的习惯,推到根源,中国多少用户有使用邮件的习惯?而且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发一封邮件。

鸡毛蒜皮的事

而且界面的各种描述都是十分生硬的翻译式描述,到底是想不想让中国用户愉快的使用?

而且,我在5天后才收到当时预定房间的房东发来的邮件,他肯定纳闷,我到底是什么情况,因为他给我回了一个问号。

今天看新闻,美国很多州出法律来限制Airbnb,意思就是生意太好,但是我这次的体验感觉就像在和20年前的商家打交到,以这种体验在中国,估计是很难大火起来,因为中国在这方面确实比较领先的,我是非常希望如果有中国团队,能赶紧优化APP的,因为用户喜欢上面的po的房子和房主人,但是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你再好,也得让用户好用啊,优化体验也是一个好产品必须做到的,iphone这种划时代的产品出来时都还有乔布斯开发布会进行告知讲解。

Airbnb和想住上面房子的人都迫切希望能取得更好的联系,但很多问题没被人发现,或者解决成本高得一直搁置着,等到企业倒闭说不定都还没解决。

g)我在用KEEP健身的时候,iPhone电量低于20、10都会有提醒,而且是自动暂停我KEEP软件的情况下,用户会想我是先继续练完这一组还是先去打开陪练声,因为iPhone没有做好,我还得选择,而且打乱了运动的节奏。

用美拍直播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连微信都不会提醒,或许美拍团队知道,在直播的时候主播和观众需要沉浸式的互动,需要足够注意到双方,就帮忙屏蔽了相关的干扰。我并不是说美拍这样就很好,我的意思是你要知道你的产品用户在使用时,出现意外情况,他们更愿意选择哪个,如果你能帮他们先选好,那就更好,尤其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做到。

或许不是苹果公司或某个APP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许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那为什么APP不出现一键提意见,也就是类似iphone 6S的3Dtouch功能,用力按就是告诉简书/微博,这个地方有bug,你们快来解决,用户不用再用无聊的文字叙述问题,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叙述,或者根本联系不上简书/微博,简书/微博的程序员也不用到处寻找是什么问题,其实类似3D touch的一键告知问题功能就可以让问题可视化,用户不用再苦口婆心描述,程序员也不用到处寻找问题在哪,是什么,双方交流的地方,就是问题出现的地方,你能明白我再说什么吗?

或者让众包的形式来解决,我下文有提到,比如某用户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在线的黑客或许就能解决,只需要简书/微博后台开放优化功能即可,但具体形式还是需要探讨,但得有人愿意开始这样尝试,才会有这种形式出现,我想这是1号连接机的意义。

连结方法可能性:

1、最好的投射办法可能是眼球,我已进入车,车里的一切都被看见,包括我没注意到的,环境再把我投射在镜头里给大家看,或者别的方式。

2、身上装GPRS定位,那就是可以被记录的数据,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我在哪个地方停留时长,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开始使用这个功能后,实际意义可能就是哪家店的哪个位置在哪个时间段好与不好,机器会自动进行计算和匹配;

3、你永远都是知道自己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才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工具,我觉得直播就是目前能看见的最好的呈现我做1号连接机计划的工具;

4、后期接入脑思想,神经都是可以的,比如互动方式慢,可以尝试直接用大脑

5、后期甚至可以尝试做出观众和我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呈现在你手机里的画面和我眼镜看到的一样,你也可以切换任何角度看我,比如正面,侧面。当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角度看我时,比如会出现,从马桶里面看到我的生殖器,还是高清的,对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活体。

拉完屎了?怎么拉的,和别人是否不一样,为什么她拉完要用花洒冲?供应商可能可以发现所有人都有清洁的需求,可以普及或发明一种新式的上完厕所可以洗生殖器官的机器。

甚至观众比我看到的自己还要立体,当大家可以这样看到我时,我肯定也可以这样看到我,那我还会像以前一样去做自己吗?

如果这可以实现,我想所有人都会有意愿运用到自己身上,比如你肯定想知道自己跑步时的样子,不是从镜子看,而是从任何角度,因为你可能会想知道在刚进入健身房的那位让你心动的帅哥或美女眼里看到的你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睡着时的自己从各种角度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感知到的自己是思想的镜像,以前感知自己的方法是镜子,所以五星级酒店的厕所会有那么多镜子,因为人们都需要有更多感知自己的方式。所以网络社交来临后,大家都疯狂的将自己生活的每个细节搬到网上,不是刷朋友圈就是发朋友圈.....当所有人的这个镜像的呈现方式改变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展示自己还会用发朋友圈的方式吗?拍照的方式吗?视频的方式吗?我们沟通的方式会是怎样的?我现在也不知道,会颠覆一切的一切。

6、后期连结还可以促进传递味道,能闻的,和吃的发展,因为观众看到我的时候可能会想知道,什么味道让她觉得这么好吃之类的,没问题,拥有好奇心的人们可以帮助实现。

可能创造出的意义

1、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直接一点,一个人的思想需要找时间和大家沟通,沟通的目的是教学或双方的探讨和前进,那找时间、地点、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平台等其实就是中介,能否有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连接机准备去探索的。

2、当我去知乎上看东西以为可以学习知识的时候,出现的关于性、互联网的话题的时候,我的感想是我为什么要特意抽时间去看这些东西,而不是在使用的时候同时学习,在需要的时候能马上使用,所有的东西都连结在一起了,我的时间和经验都是全部连结的,那种感觉真的让人WOW。

3、将顾客与商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尝试,当连接在一起后,很多东西可以不要,速度很快,一切都可能被颠覆,因为方式都不一样了;

4、物联网、万物连接,现在更多的是在大公司的实验室和人们的逻辑想象里,而1号连接机,比想象更真实,因为我和大家在实践它,通过这种方式实践、探索和创造。

5、为了更加高效,我将行李箱换成了带滚轮的化妆箱,但滚轮太小,很多路有磕碰不好走,而且衣物、化妆品等的重量是不一样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好推或不好推,所以内部物件的设置可以由物理学家进行优化,让力的设计更好,进而让还这个箱子不管装什么,怎么装,在推的时候非常轻松。

6、对商家好处:用户真实使用产品过程

进化和制造同时进行,能进行用户行为追踪,比如我家里的咖啡没有了,我是在网上搜索呢,还是去某个APP看,我为什么去,是因为好用呢,还是因为咖啡商家的广告被我看到了。

尤其:直播器相关商家可以在我使用和观众观看的时候进行调整和优化,还有显示屏、音响等商家。

歌手,你的音乐被我们拿来什么时候听。

或者身体接入芯片后,电脑可以用类似解读传感器的方式来解毒人类感受,然后告诉商家或供应商。比如我在一个健身房洗澡,那感受实时自动传给花洒公司和健身房,我对当下洗澡的感受,水量大小,冷热、舒服与否等,需要接入的商家,美团,大众,星巴克,健身房等,一起参加对未来世界的探索;

7、驱动观众学习语言,促进推动中国文化交流 ,其他国家的人想听懂,做翻译机器人,或让自己快速学会一门语言,最后谁受益?

8、对创业者们而言:

新时代的人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比如工作的形式,我放任自己开始工作,灵感爆发就工作和我规定自己工作时间时的状态是不同的,可以帮助他们决策对职业安排的调整;

9、两性关系的变革——跟对面邻居、跟健身房遇到的人,其实我交流的一刹那间,大脑已经把这些人列为了我的性对象,我会将其付诸行动吗?或者到底会怎样发展,如果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人的行为或许才能探索出时代前进的路。

10、心理学行业分析 :比如说我在房间里看书开着门,看到有男邻居回来的时候,相互注意到,然后自己抿嘴笑,是因为内心的窃喜,已经将其和性连接在一起了呢,还是什么,所以两性关系,到底怎么想怎么构成的?

或者是不是因为联想到自己昨晚性爱时间很久,而且很大声,可能被他听到之类的,所以尴尬的笑,当然邻居不知道我想了这些。

尤其是当所有生活都公开以后,我会发生什么变化,在现实中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会有什么反映,我也不知道。

11、身体相关:这个人一熬夜,次日就不会准时上厕所了。早上起来喝很多水真的会皮肤变好吗?长时间吃什么样的食物真的会怎样?

12、影视剧行业制作方式的探索:电影拍摄的方法,后期直接由观众这个人大群体来决定从什么角度,只要我们给到移动权限。有朋友说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没意思,其实有意思,只是人们从以往的影视剧中需要获取东西的需求在成长,而我这个直播的形式是慢节奏,真实的,一直存在的,大家现在需要我这种,渴望更强烈。

13、用户和产品经理无缝对话,一起,先一步步入未来,尝试,创造,畅想,比如实现以下的东西:

a)大学生好玩创造eBay,雅虎,(现在时代更同质化,需要一个更加同质化的东西,或赋予人人这种能力,可以做eBay的人没有女朋友怎么办,需要开发和激励这种能力吗?或者内心想做eBay,那就赋予能力;雅虎也一样)

b在想什么可以不用说出来,别人就能感受到,像电影里的读心术一样,比如在机场买饭的时候感觉等待时间太长了,可以不用再用其他渠道输出告诉互动的人。(拿饭,热饭,收钱各种需要排序,我觉得需要记忆的事情机器人比人做得好)

c)视频里的一切=代码,那就可以实现:

·比如有人就想看我洗澡时的样子,没时间等,我洗澡的时间也不固定,那怎么办,观众需求驱动,做一个抓取裸体相关的爬虫,或BOT相关工具,从历史视频中抓取。

·如果长期观看的观众发现漏掉一点内容,出现一个不认识的男主,她为什么会和这个人一起聊天,哪里认识的, 很好奇,那想知道的人会想各种办法用最快速度获取到信息,如果没有现有工具,那就发明一种,技术成熟后能用在哪些地方呢?受益的人是谁呢?

用观看别人的形式驱动发展并普及,到后面开始实用。当所有人都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过去进行抓取以后,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怎样的。我们会影响这种认知,这种认知也会改变我们。

我使用产品习惯、反应周期、变化过程,直播和记录的视频就是代码,代码可被做成任意的东西,像excel一样,将数字文字相关内容用无限种方式呈现,提升效率和一切相关,如果实用后赋予大众这种权利,所有企业可用。

·社交,女主喜欢什么样的互动,比如我从豆瓣上认识人的过程,某些人可以继续聊,某些人聊两句就聊不下去了,认识的过程全都是代码,可拆解,可分析,男程序员可以做成游戏,天天练习,最后谁受益?

·是不是可以不用吃饭了,如果饭是能量,是分子,能像电一样被分解,那么就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甚至用其他方式替代。

而且这种方式不会产生任何垃圾,剩余,完全按需,从各方面成本及心理因素来说都是完美的。当然那时候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新的盈余和不完美。

d)商家连结情绪爆点器

·商家和我联接,京东、印象笔记、淘宝等.....设计一种爆点器,体验一不好,我就捏,商家查看来龙去脉,解决问题。我用起来后,受用的人是谁?大众和商家

比如印象笔记最近老是卡卡卡,我是付了钱后还这样,why,手机还是笔记?远程查看,解决,受益人又是谁?

远程查看解决人是印象笔记会怎样?

印象笔记解决速度慢产生哪些问题和心理因素,用户内心呼吁。

远程查看解决权利公开会怎样?任何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在最短时间对接,解决问题,相当于解决众包,是1个人人会怎样?是N个人会怎样?印象笔记还是印象笔记吗?还是众包吗?不是,那是一种什么?

e)

·观众好奇我从镜子角度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装镜子摄像头,或者眼睛直接装芯片。

·如果观众就喜欢看我照镜子的样子,发明镜子摄影器?

.观众好奇我性爱时的体验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可以体验到,我配合,阴道或大脑装芯片或其他方式,可将这种感觉对接给每个与我性爱的人,那性爱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受益人是谁?我,男方,公开后的大众?

f)

·如果有观众想在我房间的床头加一个传感器,被子加传感器,想看看会不会让他也能感受到我?我愿意尝试,成功后商用受益人是谁?

(这部分是第一次发文时的思考,我还没想清楚是否要删除,那暂且放着就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发文思考:融资时都问你,你的团队呢?我也被误导了,你看看我列的东西。现在我才发现,当我需要去列团队时,其实体现的是,我并不是在创造,而是在重复别人的路,因为如果你需要一个东西时,你才应该去寻找和创造它,但当你还没做这个事情时,你就得先按照别人的路造一个模型,很有可能不是最好的。因为我现在感觉到,那时候对团队的想法是因为要所以想象出来的,看起来不错,但现在需要的是,一群能帮我组织和做这些事的人。非要套的话,大家就有点像以前的我的团队成员。不要说以后,就是现在我非得和一个人一直合作,为了团队,非在一起的精神,过去的思维,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地方,这是不对的。不受金钱、时间、任何的限制,更好的组合是,速度与内容的匹配,比如谁跟的上我的思维,那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他是我的成员,我也是他的成员,就像细胞,寄生超超寄生,48、37等一样,如果非得等着48一起,那永远也不可能出现37,大家都得死,不会出现了。所以最好的,应该是思维的匹配。甚至也许以后比较好的是人工智能来帮助人类进行匹配,根据心流、愉快度、配合度,因为人工智能没有贪嗔痴,能最大效率和最匹配的两个人的机器沟通,得出想要的东西,匹配。所以我想干嘛要拘泥于发布会的形式。还得凑时间,不是回到以前走形式吗?)

虽然文章还未完成,但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协作翻译这篇文章,我想在Facebook上发发表@ Tim  Berners-Lee、Elon musk、Kevin Kelly 、Stewart brand 和 Danny Hiliis,即使文章没完成,但是看完我的内容,他们脑海里会非常清楚我到底想干嘛,以及1号连接机的意义,并会给予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