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学习03】:重要的是上课理念

2023-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欧小丽

01示范课《年、月、日》

环节一:学习单导读(5分钟)

环节二:小组共学(15分钟)

环节三:全班解疑

(1)问题收集:

年份之间有规律吗?

时间单位还有什么关系?

年月日和其他时间单位时间有什么关系吗?

还有什么时间单位?

为什么每一年的天数会有差别?

不同的年份为什么天数不同?

为什么每过三年才过一次闰年?为什么平年比闰年少一天?

每个闰年有多少天?

2月是谁把它减成了28天或29天?

老师将问题分成了3类:关系,为什么四年一闰,2月天数的来历。

个人很喜欢最后一个问题,看上去很可爱,带着童真。

(2)在初始板书上填一填之间的对应进率:年——月——日——时——分——秒

学生填了一个月=31天,补充为:31天,大月;30天,小月;28天或29天。

(3)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让学生补充。

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大小月?

学生分享拳头记忆法。ppt播放拳头法,一起来记。

儿歌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0秒的时间记忆,考考大家。

(4)一年的时间大约是365天6时,解释四年一闰的道理。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约是一年。

2017年  365天

2018年  365天

2019年  365天

2020年  366天

这四年每年少算6个小时,一共就少算了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加在了最后一年。

(5)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月亮绕地球转动,圆缺变化有12次。

最早的时候,人们规定一天有12个月,每个月都是30天。发现少了5天,把这5天加上去。加到哪些月份?

演变成如今的年份。

(6)平年闰年

怎么验算?31×7+30×4+28

(7)日月星辰,是人类最早的时钟!

整体来说,这节课抓住了知识点的本来样子,进行逻辑链上的教学。告知的成分多一些,

02《平行四边形》示范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底×高?小组共学后全班解疑,问题收集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怎么算?

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如果我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那运用三角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好算,还是运用长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好算?

平行四边行转化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原理是什么?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的方法还有吗?

为什么不是S=ah?

为什么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算面积的方法不一样?

梯形的面积怎么算?

聚焦问题,展示转化过程。

再展示了九种不同的转化方法,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让学生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03“评价制度”操作指南详解

缘起: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因与需求

创新:由个体评价转向群体评价

实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具体实施

整体而言,我很佩服这个团队干的事情,每件事都是我们平时只是想想,并没有去系统深入的实践,短短几年时间,有这样方便可行的操作指南,是很不容易的。但可能还需要在某些理念上进行转变。比如,结束时进行的审辨与回应时,一位专家问一位执教老师:落实有效教学的途径是什么?这位老师回答: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在老师的掌控和设计下,完成教学。这样的观点,有待优化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