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诗文集散文特辑谈天说地

“怎样,才是学拳的最高境界”

2020-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Mike回到自己

李晗 回到自己 

有朋友提问说,“读书时是否需要带着情绪?”

陈老师回复,正常情况,我们处于当下时刻或是说处于临在状态时,是没有思考的。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偏好喜恶,也就不存在情绪了。

我们只是纯粹地反馈周围真实的现象,全息地接收所有信息,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打开的。

现在,我们读书,是在练习“回到当下”。方式与平常不同,我们尝试去连接身体。

用眼睛看,只是看;用耳朵听,只是听。声音是能量,我们也可以用身体去感知声音的振动。

有时候,我们读完书却不知道书的内容,这个状态正好。

“张无忌学拳,学完全忘了。这是学拳的最高境界。”

读书如是。

当我们看到字,只是纯粹地去看;听读书声,只是纯粹地去听。去连接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不加思索,这样我们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维度感知自己。

有一位朋友听了陈老师的回复,理解道:

“回到自己的状态,是一种无觉知的不用大脑的状态?”

陈老师否认并提醒大家做区分。

回到当下,不是无觉知的状态。恰恰相反,是很有觉知,深入觉知的状态。

我们读书的这个过程,也是练习觉知的过程。这个觉知不是分析思考,是更高的智慧,是通过与身体的深入连接达成的,不是无觉知的状态。

分享环节

陈老师分享,“在生活中如何临在,如何回到自己?”

他说,首先我们要清晰‘临在’是一种什么状态?

是深入地连接身体,对身体的感受清晰的状态;

是面对外界传达的信息,我们可以全息接收(不带自己的视角,喜恶)的状态;

是接收到信息后,我们能用更高的智慧去回应,不仅仅是头脑的分析思索的状态。

清晰了这些之后,我们再回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做:

在某些时刻,我们可以把节凑放慢,深入地感受身体,深入地连接,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摸到的。

比如养花。在照顾花时,可以在花上停留一些时间,只是去看,不带想法的去看;比如走路,感受脚底接触鞋子的摩擦,感受走路时一下下触地的震动,有风吹来时,感受露在外面的皮肤……

通过这些日常活动,我们在一天中可以有很多个“回到自己”的时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