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究竟是学什么?
在大学持续扩招的背景下,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接近874万,创历年新高,加之今年疫情的影响,2021年大学人数大概率又要扩招。在学历普遍贬值的今天,就上大学究竟是学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1树立自己的三观
上大学,第一次有机会脱离父母的养育,在新环境中施展拳脚。从两耳不问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会和人打交道,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事和原有的家庭教育发生碰撞终于有机会来检验原来的观念的真伪,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新认知。虽然这个认知是浅薄粗糙的,但“我”的自主的成分多了,“别人”塞给你的少了。
2认清学历只是敲门砖
文凭通货膨胀指的是,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学历的速度超过岗位增长速度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简单来说,就是文凭在求职过程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从就业层面分析,清北复交等高等名校在学历普遍贬值的今天竞争力明显下滑,在新闻经常听到有清华北大的应聘街道办或者小学教师,天之骄子的光环越来越淡。对普通人来讲,学历更是不值一提,只能是满足了进入行业的基本条件,大学的知识很难和工作要求匹配,高学历对应高待遇在未来可能性基本趋近于零。
3尽可能多实习
多数人的经历是上完高中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报考专业,但对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方向一无所知。四年按部就班的混个文凭,情况好些的拿着奖学金,继续深造。学历虽然有提升,但两者本质没有发生什么区别,依然都是职业小白。毕业后发现职业规划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内心极度排斥,工作浑浑噩噩,很难在事业上做出成绩。解决方式是利用实习对自己的职业形成初步的认知:是否喜欢、目前及未来的有无发展前途、待遇能否接受。不仅一有时间就是找单位实习,不重要的课更是要翘课实习。
5极少数人谋求理论创新
书本上的知识从总结出版印刷到最后被认行业到最终系统的搬上教材,没有10年的时间是完不成的,也就意味着校园里的知识和现实相比极度脱节。这种情况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大学的研究仅仅存在于象牙塔中,即便是偏应用类研究,也不符合实际,很难商用。好处是公立大学有财政支持,没有商业短平快谋利的压力,可以做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少数人天资聪慧,以学术为终生理想的,可以尝试在大学内进行理论创新。
6辩证地看待看书行为
多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政致正确的口号,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用看书解决,甚至下个看书包治百病的论断,偶尔在再补上一刀,年轻人就是想的太多,书读得太少。不能否认的是大学时间宽松,没有就业压力,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把一切想改变现状的冲动都通过读书来解决未免异想天开。读书与其他的消遣行为一样,是一种愉悦自我的方式,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多看书就比刷抖音的更清高。未来能否转换成财富也是缥缈。
如果通过四年的时间,三观有修正,职业有规划,那这样的大学的生活是充实美好的。如果仅仅按部就班,完成学业任务,那可以算及格。如果不仅为就业蓄力,仅仅因为多看了几本书,形成万般皆下品过唯有读书高的“白左”观念,那大学算是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