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一书中,一些需要知道的“常识”

2020-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杨金社

在《大学•中庸》一书中,朱子用了许多过去的知识,或者说是常识,来浅显地传播他的中庸思想。

第一是关于大学。先秦时期的大学,不像现在的大学,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在那时,贵族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八岁的时候进入小学学习,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到十五岁的时候,进入大学,主要学习修身治国的道理。

所以朱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二个是“本末”。这个词常常用来指树的根和梢。

所以,朱子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第三个是“国”。现在所说的什么什么“国”,与过去的“国”不同。

在奴隶社会,各个诸侯所统治的地方,就叫“国”,或者叫“诸侯国”,比如“七国”时期的诸侯国。

第四个是“传(zhuan)”。过去,“传”是指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后来,把“传”通称为解释经典的文字著述。

第四个是“铭”。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用于记述事实、歌功颂德等文字,所以叫“铭文”。后来,则演变为一种文体。

第五个是“舅犯”。只看字面意思,根本不可能知道这是指什么。

了解历史之后,才能明白。原来,晋文公重耳的舅舅,名叫狐偃,字叫子犯。“舅犯”,意思其实就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

在晋文公重耳因为骊姬之乱,而在国外流亡十九年的时候,他的舅舅子犯,即“舅犯”一直跟随着他,不离不弃,并最后扶持他成为国王。

第六个是“乘”。古代的时候,一辆木马车,由四匹马来拉,一匹“辕”马,三匹“梢”马,称为“一乘”。

第七个是“伐冰之家”。这是一个“特指”,专指卿大夫之家。

因为,在古时候,没有“冰棺”,只有卿大夫之家,在丧祭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冰块来保存遗体。

第八个是“正鹄(gu)”。“鹄”,是指箭靶正中心的圆圈。

古时候,人们爱射箭,如果把箭靶画在布上,就称之为“正”;如果画在动物皮上,就称之为“鹄”。

第九是“庶人”。这是西周以后,对所有农业生产者的称呼。

第十是“昭穆”。过去,在宗庙中供奉祖先灵位,是有严格的讲究的。

首先,是把始祖居于正中,然后把二世、四世、六世祖,居于左侧,称为“昭位”;再把三世、五世、七世祖,居于右侧,称为“穆位”,以此类推,昭穆相承。

第十一是“妖孽”。在古代,妖孽是指生物反常的现象。

过去,人们把草木之类称为“妖”,而把虫豸之类称为“孽”。后来,就用此来比喻邪恶的事或人。

第十二“化育”。这个词,在该书中经常出现。

从有到无,叫做“化”;而从无到有,叫做“育”。

第十三是“屋漏”。屋漏,是专指房间的西北角。

因为,过去人们盖房子,往往会在房屋的西北角那里开个天窗,或者留个烟道,以引进光线,或排走土炕里的烟气,故称为“屋漏”。

现在,屋漏还用来指家里最隐蔽的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