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悦读想法社会热点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一直在被“娱乐”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507人  言载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一直在被“娱乐”

01

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尼尔 · 波兹曼《娱乐至死》

这几天身边的话题基本都是

“今晚你吃鸡了吗?”

“你王者荣耀什么段位了?”

“快来看,五五开(卢本伟)吃鸡开挂被实锤了!”

再往前推几天,

“余文乐结婚了!我的老公又少了一个。”

“言承旭林志玲复合了?”

“刘亦菲成为迪士尼《花木兰》的女主角了!”

……

我随手截图了一张微博热搜,没有刻意挑选,如下。

这只是随机在某一天某一时刻的热搜,可想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无不被娱乐、八卦、段子等浸泡着。

有人会说,平时闲着没事就图个娱乐消遣嘛,打打游戏,聊聊八卦没什么不好。可是大多数人根本把握不好度。

最怕你对生活充满着担忧与抱怨,却甘愿接受生活的欺骗。

有句话叫“靠其权而不是权,近其财而不是财”。就算你与别人的权财,别人的生活走的多近,月入10万的95后不是你,嫁给余文乐、娶了林志玲的不是你,朋友圈那金迷瑰丽的世界也不属于你。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每日接触大量的娱乐八卦、游戏与杂乱的碎片信息,创造了一个拥有短促快感,充满美好泡沫的假象→回到现实又与其冰冷的骨感产生违和,疲惫不堪→然后又投入k歌、喝酒、蹦迪、游戏、追剧的娱乐世界中→麻痹后的清醒又带着无尽的空虚回到现实→……

通过娱乐来释放压力,愉悦身心本没什么不好。可如今仿佛获得愉悦的方式就只剩娱乐了,就像尼尔波兹曼说的那样,

“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 甚至悄无声息。”

在这个愉悦只剩“娱悦”的时代,我们追求着物与欲的快感,却丢失了思想的性感。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一直在被“娱乐”

02

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重量级智囊之一的布热津斯基,有一套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20世纪末,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日后必将出现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分化严重的情形。布热津斯基为了维护世界秩序,防止20%的精英与80%被边缘化的大众的矛盾激化,特提出此理论。

想让20%高枕无忧,就让这80%的人口安分守己,给他们嘴里塞一个“奶嘴”,安抚他们的情绪,虽然这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但也不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了。

“奶嘴”一般主要指两种产业:

一.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包括色情、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剧、游戏、体育等。

二.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就是娱乐节目、明星八卦等。

有了这两种产业,一般大众的时间就会被挤满。

美国的精英个人主义是如此的可怕,但从身边找到了该理论的映射则更为可怕。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王者荣耀日活跃人数达8000万、快手app日活跃人数6000万、绝地求生日活跃人数3000万、斗鱼直播日活跃人数达1200万。可怕吗?

大众对快消文化的过度关注,吞噬着精力,扭曲着审美,逐渐丧失着思考能力。我们不是在娱乐,而是被娱乐。

的确里面有大量赚钱与出名的机会,但都是凤毛麟角,如果你不是这块料,还请早日脱离毒池,以免灼伤。

03

奥威尔在《1984》的预言已经落空,赫胥黎在《美好新世界的》的预言仿佛要逐渐成为现实。

“没有人还愿意去读书,文化成为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该如何辨清这表面的枷锁般的泡沫,避免坠入“娱乐至死”的陷阱?所有的不自制都源于内心的空洞,我们需要精神层面的快感。

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叫陈道明。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一直在被“娱乐”

陈道明因出演《末代皇帝》而走红,后又因出演《围城》而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演员,地位丝毫不逊现在当红小鲜肉。

他对人物的塑造入木三分,连钱老(钱钟书)本人都写信告诉他:“你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名利双收的他,膨胀了,轻浮了,走路都快横着了。不停的接戏,不停的代言,娱乐圈虚华的表象使他变得浮躁与轻狂。直到去拜访了钱老。

一进屋,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满屋子都是书,唯一出声就是药锅子,到点“啵”药锅子就响了。

陈道明惊叹钱老摒弃娱乐,独处于世,快活乐哉。三次拜访之后,陈道明在那种书香的氛围中,突然发觉自己贫乏、可怜乃至丑陋。在文化面前,自己连屁都不是。

于是乎,93年到99年,陈道明在最火的时候选择半隐退,开始大量读书,写字,沉浸在书香与艺术中。

琴棋书画轮着来,没事给女儿做手工包,做糖人。在家拿着毛笔抄写《道德经》,或凭记忆画拍戏过去的地方。

他意识到取悦大众很容易,而最难取悦的是自己。

取得愉悦的方式千万种,大众娱乐消遣只能给予我们即时的满足感,是短促爆发式的,转瞬即逝。

而一个充盈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快感才是高级的,持久的。

04

大家还记得傅园慧吧,一个因表情包而“闻名于世”的奇女子。在她走红之后,有这么一段采访,却使我对她肃然起敬。(图片太长,我把文字梳理出来)。

“我一下子爆红了以后,我当时那两天是十分紧张的。因为我看的很远,我所知道所有被捧起来的人,最后都会被打下去,我追求的根本就不是这些,因为我知道,我根本就不适合当明星,我太接地气了。”

“我这一生并不是为了火而存在的,我是有自己目标和理想的人。我是一名运动员,不是明星。更快、更高、更强,我不说我以后,到底能达到多高的水平,但我只希望自己,能够不停地超越自己。”

在主持人说:“来自社会的关注能提高你的物质生活”时,

傅园慧却诚恳的说:“我现在对我的物质生活也很满意。想吃的吃得起,想穿的穿得起,就够了。相反倒更想去帮助那些没有衣服穿得人,比如说动物救助站,或着需要帮助的人”

大众娱乐明星,明星消费大众。在这个娱乐时代,再稍加运作一下自己,傅爷下半辈子基本也不用愁了。

但傅爷如一股清流,洗涤着娱乐圈。她能视娱乐规则与粪土,自愿保持距离。因为她会思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会随波逐流。

她极其成熟的思想,自我正确的定位 ,人生坚定的信仰,是这个“娱乐至死”时代最坚韧的利器。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你一直在被“娱乐”

05

我们总是在浮躁中焦虑,在焦虑中狂欢,在狂欢中落寞。

我们可以试着对抗一下这“娱乐至死”的时代,对抗我们追求短平快的本能来获取真正的释放与愉悦。

如何做呢?陈道明和傅爷的例子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总结了一些干货

要意识到过度的娱乐消遣,无意义的碎片资讯带来的危害。

每天做几件不喜欢但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本好书,练练字,健健身,逛下TED、开讲吧……

睡前少玩半个小时游戏,少刷半个小时微博微信,总结一下当天的得失,写个日记。

翻开一下自己曾经收藏的帖子,文章,各种方法论。

规定自己玩游戏,看直播等娱乐休闲的时间。自律性不够强的,平时把这些都删掉,周末忍不住再下载。

挖掘内心,多去试错,我们需要聆听内心的声音,开启全身的感应器,抓住那个属于自己的瞬间。

培养一项技能,将玩乐的注意力转移到上面,并追求卓越,最好能实时跟进,得到反馈,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AI、AR、VR的发展,娱乐产业肯定会愈加庞大,不过无论何时,

我必须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脱离了娱乐载体,也能向着快乐飞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