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散文

诗圣杜甫

2021-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涛金论

诗是韵文,不过是特殊技巧下的文学作品,所以,诗人也是作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我最崇敬的诗人是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用诗歌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为穷苦人民鼓与呼,被尊为诗圣。在艺术上,精熟于各种诗歌形式,尤善长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诗的功夫在诗外,诗外的功夫就是思想性和情感。杜甫作为八品的小官,虽算不上社会中间力量,但他以无时无刻不关注那个时代,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笔书写、记录、赞扬、讽谏那个时代。

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弃官靠友的杜甫栖居在成都浣花溪一座茅屋里,一日忽然狂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民不聊生,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千古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责任感令人潸然泪下。

此外,还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如《石壕吏》:老妇人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其中两位已经阵亡。但县吏仍来抓丁,最终竟驱赶老妇上战场。《新婚别》、《兵车行》等等许多诗句,都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射。表达了民不聊生的窘况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杜甫的诗又有极强的艺术性。在语言上讲求炼字炼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反映了处于盛世末期的杜甫,少时的雄心壮志,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是他的创作风格。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