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艺术之家

中国文人的风雅,尽在一炉香的诗意中

2021-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物道

图|九龙沉香博物馆 ©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春夜宜苦吟,宜焚香读书。”

春色正好时,夜灯下一炉熏香,几卷诗书,文人们就着满窗月色反复吟诵。清风徐来,拂去人生烦俗事。

古代文人大多喜欢焚香为伴,而在宋代以后,文人香事达到了中国的顶峰。

对于文人来说,他们不为追求香料是否名贵,也不为香的气味如何好闻,而是更在意超越于香之外的东西——熏香的温润幽远氛围、于香中飘然而立的个人风骨。

中国文人的风雅,尽在这一炉香的诗意中。

古时候,香有富穷之分。何为富香?那是以前王公贵族们爱用的“沉檀龙麝”,即沉香、檀香、龙脑香、麝香。这些香料,“一两之直与白金等”,价值直抵黄金白银,随便一烧,皆是万贯家产。

可对文人们来说,穷富无关,只为一缕清香。于是,宋代之后,文人们另辟蹊径,用荔枝壳、香橙皮、梨渣、甘蔗渣等果实、花叶制作“小四和香”,即为“穷香”。价格不贵,香亦清雅,更契合文人品性。

图|九龙沉香博物馆 ©

苏东坡很喜欢熏焚沉香,“碧纱窗下水沈烟”,在初夏时节,静观碧纱窗下的香炉,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且有好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他也喜欢柏子香这样的“穷香”。有一年秋天他病后初愈,月亮刚出来的傍晚,“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他在庭院里随手捡来的柏树果实,制成香品,用铜香炉熏焚。旁边架个石锅煮山药,“咕嘟咕嘟”,柏香清简,山药美味,生活不亦快哉?

这画面透出满满的生活气息,也展现出苏东坡能屈能伸、富贵浮云的人生态度,正应了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金戈铁马的陆游,对焚香却有独到的见解,他最喜欢在下雨天品沉香,“枕傍小铜匜,海沉起微烟”,此时焚一炉海南沉香,夜色中看烟云若隐若现,静听丝丝雨声,好似在听一曲美妙的丝竹管弦之乐。难怪他感叹说,“语君白日飞升法,正在焚香听雨中。”

后来陆游晚年退居家乡,生活较为穷困。他在闲暇之余就地取材,用荔枝壳、柏子、兰、菊等,也曾制作过类似的“小四和香”,并饶有趣味地说:“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

在他的眼中,穷四和香与山珍野味一样宝贵,拿来邀约乡邻父老共品,同样可以其乐融融,颇有一番意趣。

对文人来说,选香,是一件纯粹的事,万物凭心,为我所用。

“富香”与“穷香”依香料价格划分,但香本身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我心欢喜,它就是最佳之选,同样具有可品可赏的诗意。

文人对待香料的态度,正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中国文人喜欢焚香,同时也喜欢自己动手写香方、调制香品。

苏东坡担任杭州太守时,制过一款经典的香叫“雪中春信”,诉说春雪中一树梅花绽放的故事。

这款香至今依然被推崇和复刻,许多人品香的时候会奇怪,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梅花味道?

殊不知,香讲究的是意境。

苏东坡用檀香和龙脑香的凉,来表现雪中多层次的“寒意”,沉香、白芷则符合红色梅花带来的“暖意”,以及看到白雪红梅时心中升起的一缕暖甜的希望,一种沉稳、坚定的力量。

他的本意不是模拟还原梅花的香气,而是道尽他所欣赏的梅的境界:人生如梅、苦寒历尽、傲然于雪。

人生种种,白云苍狗。此时再想起我们自己,才会惊觉:有谁能比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更懂这一缕春信的妙意呢?

苏东坡制香,正是在香里遇见了那个豁达乐观、心性坚定的自己。

▲ 《雪中春信》香方

“黄太史四香”中有一款“深静”香,是友人欧阳元老赠给黄庭坚的礼物,由海南沉香、麝香、安息香等制成。

黄庭坚说这款香“恬澹寂寞,非世所尚”,世上的人都不喜欢这种香气,官场之路一直不顺遂的他,却非常欣赏。

黄庭坚认为,制香的这位欧阳元老,是天下最可爱的人。当他读书的时候,能达到一种怎样的专注呢?就像《庄子》里的楚国郢地人一样,面不改色地让匠人挥动斧头,把鼻子上一层薄薄的石灰砍掉,仪态从容,不为外物所扰。而当他做官的时候,又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务。

黄庭坚给这款香取名“深静”,大概是因为它的香气温柔恬静、淡然空灵,有一种远山淡影的意境,正如欧阳元老这个人的境界一样,深沉寂寥,达世人罕见之地。

欧阳元老制香,正是在香里遇见了那个恬淡自得、超然物外的自己。

明代屠隆曾说:“和香者,和其性也。”

对文人来说,制香、和香,不是匠人复制般的还原、重复,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进行香品创作,从中呈现出个人的修为和品味。

因为不拘泥于物质上的“相似”,每一个香方最终都成为了不同的故事,至今散发诗意的魅力。

图|九龙沉香博物馆 ©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提到,“焚香能教人平心静气,插花最能怡情怡性。仪态规矩是其次,陶冶性情才是贵格。”明兰们和宫里嬷嬷学的便是隔火熏香。

隔火熏香,是一种很独特的品香方式。如今我们多是直接烧香,但古时的文人们会先点燃一块木炭,将它埋到香炉的灰里,再放上一层隔片,最后才把香品放在上面,慢慢烘烤。

隔火熏香,不仅无烟火之燥气,而且香气释放舒缓,香气更温润,香韵悠长。

图|九龙沉香博物馆 ©

宋代词人毛滂,曾在春天傍着蔷薇花,用狻猊兽型的玉质香炉,以金叶作为隔片,“玉狻猊,金叶暖,馥馥香云不断”。碳已灭,香不断,春夜里有香相伴,尽享无边春意。

对陆游来说,香却是无声的一缕陪伴。他曾在暑雨潇潇的长夜里,因为喝多了几杯,“银叶无烟静炷香”。闻着清香,枕着诗书,施施然入梦了。

对文人来说,太过张扬不够隽永,太过高调恐难长久。含蓄才是最美的姿态。因此,他们爱用隔火熏香。

烟气的九曲回环,是香的外在之美。那么,文人品香,则是在意香的内在之雅。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今天的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有机会喝到一壶好茶,却不容易遇到一炉曼妙的熏香。

王小波说,“诗意的生活并不是矫情的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带一点格调与品位做事,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不让自己活得粗糙。”

何为诗意?不过是一点无用的“闲事”,将柴米油盐过出诗酒花茶的情趣。

对文人来说,那是一炉香,他们以香遇见自己的灵魂,寄情生活的美好。对你来说,那一点“闲事”,又是什么呢?

图|九龙沉香博物馆 ©


参考资料:

1.叶岚,《闻香》,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

2.烛火煌,《满身弥漫着“香”的诗人——苏东坡》,九龙沉香博物馆,2019年4月6日

3.智奇,《焚香驱俗氛,宋人的“富香”与“穷香”》,香道,2019年8月4日

4.柴门苏星河,《旧月,新凉,人间事:黄庭坚深静香小考》,九龙沉香博物馆,2020年9月1日

5.柴门苏星河,《烟敛云收,雪中春信》,九龙沉香博物馆,2020年12月7日

6.《焚香听雨:语君白日飞升法,正在焚香听雨中》,香道,2021年3月6日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