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03 同理心训练:愉悦与不爽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43人  胡杨Jessica

你好,这是《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笔记


认知准备

在这篇稿子中,梁宁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很赞的比喻: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这个比喻,一方面是建立“客户的情绪是研究产品的重要接口”的思维基础,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利用产品思维提升自己的认知基础,不要将自己视作一个整体,而是多个部分的结合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成长体。

从这个比喻其实可以引申到这么些内容:

好产品的衡量标准(之一)

回到主题。
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而情绪的感受是一瞬间的体验。因为用户无法像专业产品经理一样,分层次描述体验,所以用户情绪就是确认用户体验的接口。

那么如何分析用户情绪呢?

所有生物都有一致的底层情绪——生物性情绪,即愉悦,不爽,愤怒和恐惧。
这些都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刻度相关——满足。

愉悦 = 被满足

那么怎样才会被满足呢?
除了所有生物都有的生物性满足——生存条件满足之外,人作为社会性生物,当社会性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也会产生愉悦。这里可以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除了满足之外,如果加上时间因素,比如长期未被满足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就会出现深层次的愉悦——爽。

所以说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是通过产品或服务让用户得到满足。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产品能够持续让顾客满足,感到愉悦,甚至时不时会有爽的感觉,那么这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产品。

不过就像老生常谈的苹果和橙子一样,你可以做到一个完美的苹果,但是不代表所有用户都会得到满足,因为他们可能需求的是一个橙子。你只能尽力做到最好,也就是让想要一只苹果的人得到最好的苹果,但是对方是否被满足并不是100%能够被你掌控的。

进一步延伸

在同一个点上,会有人不爽,会有人愉悦。而“满足,愉悦与不爽”这个三个词可以用作度量衡,去衡量产品的到位程度,也可以去衡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还可以用来探索你自己。

优秀的人有共同的特性:敏感,不能容忍,要动手优化。

你不厌其烦的地方,能够持续给你满足感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一万小时定律也是,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从中获得了持续的满足感,持续的愉悦,才能让人不断的投入其中。只靠单纯的外部压迫,而内心异常抗拒,是没办法一直坚持下去的,只会像一只被压缩的弹簧一样,等待反弹的一刻。


“能够让你愉悦,并给你持续满足感,让你乐意不断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的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