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不读书,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找不到这个“进步的阶梯”,所以自己便很难获得进步,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无论自己的工作需要还是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个读书是肯定不能少的。
很多人会说:“我就不喜欢学习,我就不喜欢读书!”可是他们何曾想过,从他们刚开始说这句话开始,他们的知识就注定得不到提升了,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自己学习的这份态度,没有了对学习的热情,更没有了对于知识的渴望的态度,自我放弃的人,迟早也会被这个社会所放弃。
再者,我觉得读书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无限领域内的知识文化,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就能够获得一种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层面上,能够让自己更加地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让自己能够在最需要知识的时候获得最全面的知识以帮助自己解决“知识荒”的局面。
俗话说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倘若一个人肚子里面没有墨水,他所说的话语你会感兴趣吗?答案也许不是肯定的,但是我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感兴趣,因为他所说的话中能够涵盖的东西很少,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可以吸引人的程度,所以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证明其拥有更多的有趣的东西,相对的,拥有这种程度知识的人,他也必定会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因此,这样的人很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感染效应,自然而然,很可能受到大家的喜欢,交际能力因此提升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方面,我一直觉得读书能从侧面提升一个人的好感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气自华”这三个字,在某种公众场合,遇到同一件事的时候,你若仔细观察,必然能够发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这里又可以把这些人群分为两类:行动派与无动于衷派。
举个很典型的例子:在一次入职面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职难求的局面,因此,排队等候面试的人都已经排成了长龙,正在大家都在对于这个职位议论纷纷的时候,一阵巨大的声响使在场的所有人都鸦雀无声——一个老人由于自己走路的不小心把垃圾桶给踢倒了,对此,在场的所有应聘人员都先是一愣,随即便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了应聘单位所在的方向而对于老人的这一幕熟视无睹。
不得不说,其实他们这一类的做法也是能够被人理解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想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位,这种对于职位的渴望也是人之常情没错,同样的,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大家都在排队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人从中离开去帮助这个老人,那么他所排队所在的这个位置那么很有可能被排在自己后面的人取而代之,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排队越靠前,那么就对自己越不利,根本不可能有时间腾出身子去帮助这个老人。
但是事情却刚刚相反,正当大家都面面相觑而愣神的时候,正好一个排头的小伙子从队伍的前列走了出来,走上前去先把老人扶了起来,问候老人是否需要另外的什么帮助,有没有什么大碍之后,再将老人牵扶着送走,最后默默地把地上因为老人而不小心掉出来的垃圾捡进垃圾桶里面,最后,他自己却回到了队伍的最后,因为在他已经做完这一切的时候,他前面的应聘者已经面试完毕。
当最后面试到他自己的时候,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面试官正是那位他刚刚扶走的老人!
惊讶之余,在被问及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前排而专门来帮助老人的时候,这个应聘者说:“内心美德所驱使。”毫无疑问,最后通过面试的,仅他一人,技能的重要性必然不可少,这也是专业的考核标准,但是一个拥有玻璃心的灵魂更可贵不是吗,这一切都出于知识,出于涵养,而这一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的是后天的积累与学习,加之自身的领会。
所以的这一切,这个思想的过程,这个年轻人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自动放弃了前排已经准备好了的面试过程。很多时候,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无关重要不需要刻意高调让人看到的,那些自然而然从内心所流露出来的低调的知识修养才是真正的耀眼之处。
最后,我想说,正是这种低调的修养,才成就了一个健全而成功的人生,人,自然因为知识而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