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

同是网约车命案,为何滴滴司机没像空姐那样引发我们的关注?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3人  蚂蚁虫

近日,湖南某地滴滴司机遇害一案引发了一些讨论。相比去年的两起乘客遇害案,这次命案没有形成太大的反响。以至于有一种说法认为,同样是命案,人们对于司机受害却很漠视。还有人则为网约车平台打抱不平,认为出租车犯罪远高于网约车,没见人们对此表现出义愤填膺,却对网约车的安全有些过分苛求。

同样是网约车命案,只是身份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关注热度。难道人们真的有道德偏见,选择性看待事物吗?

司机受害案为何没像空姐案那样得到广泛关注

作为普通人,我们多数都是滴滴用户的一员。网约车乘客被无良司机杀害一事,引发了对自身安全的强烈关注。我们不知道坐在身边的网约车司机是否为潜在的犯罪分子,而滴滴又是网约车市场的事实垄断者,无法通过选择其他平台来规避风险。因此,当滴滴乘客命案一再发生后,作为用户的大众愤怒情绪爆发,强烈要求平台负起责任,为用户提供更周全的安全保护服务。

而对于司机被害案例,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身份代入感。毕竟网约车司机两千万再多,在十数亿普通人的庞大基数面前都只是少数。平时安分守法的我们,绝对不会把自己与歹徒等同,相反我们会将自己和歹徒隔离开来。由于未涉及自身的切身利益,对司机被害案件的关注程度就自然没有那么高了。在很难设身处地体会被害者和家属的感知时,大多数人就无法对此事形成强烈反应。我们通常会默默在心里说,这个司机真不幸,拉客时居然遇到了抢劫的歹徒。

真正最关注此案的,应该是网约车司机这个群体。对于同行遭遇不幸,他们对潜在危险的恐惧,犹如去年乘客遇害事件中的普通大众。由于他们中较少有自媒体身份的人,不像之前乘客遇害事件那样有大量的自媒体自发地讨论。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本身就很少,关注点也偏于事件本身,而非背后的安全机制。从公开有限的报道来看,此事甚至越来越像标准新闻模版: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家属情绪稳定且感激万分。

因此,我们很难听到两千多万司机对于此事的看法,平台是否有漏洞,未来应该如何完善等方面。事实上,如果非要说滴滴司机遇害舆情方面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这点就是。

我以为,媒体的报道过少、司机群体的声音缺位,才是事件乏人关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简单归结于社会的冷漠和人们的选择性失明。在空姐和乐清案件之前,早就其他类似的滴滴乘客被杀案子发生,但也没有引发多少社会关注,主因同样是新闻报道很少未能引发大规模传播。

说实话,如果不是看到某篇语气疑似偏激的文章,我一直还不知道滴滴司机遇害一事的发生。

比出租车犯罪率低,不是为平台开脱的理由

还有一些人为网约车打抱不平,认为传统出租车公司出现命案的比例更高,用户却对网约车平台要求更加苛刻。根据中国最高法院的数据显示,网约车平台司机的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远低于出租车的0.627。

网约车在技术上比传统出租车公司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已经全面实现了出行数据采集和实名制,而出租车公司在这些方面仍然非常缺失。比如说,乘客一旦下车,想要追溯是哪辆车,网约车可以通过订单号快速在系统中查获,而出租车的话只能靠车票和记忆来追查,费时费力不说,一旦这两项缺失更加麻烦甚至无法查找。

罪犯的信息留存越丰富,破案率就越高。按滴滴方面的说法,网约车的破案率接近于100%。也就是说,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的犯罪成本,网约车都要高于出租车。众所周知,犯罪成本越高,犯罪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出行行业犯罪率的排名如下:黑车大于出租车、出租车大于网约车,网约车确实安全系数更高。

尽管网约车和出租车在一个市场中抢饭吃,但两者现阶段在犯罪率上不能适用相同的标准。以网约车犯罪率更低来为平台解释和开脱是不合适的,这类似于将半手工作坊和全自动生产厂商放在一起对比不良品率的高低。如果要对比的话,网约车平台应该和同行去比,比如说,将滴滴和优步、首汽、神州等对手放在一起来比较犯罪率,这样比较科学。

我的观点是:人们更关注网约车犯罪率,与出租车的犯罪率高低无关。之所以人们对于网约车犯罪率的关注高于出租车,主要是两个方面:1、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让人们对网约车的关注远大于出租车;2、出租车品牌众多,可以选择乘坐其他公司的车,而网约车市场滴滴近乎垄断,用户几乎没有选择权。这种情况下,用户对网约车平台的犯罪率关注多一些,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平台要像保护乘客一样保护司机的出行安全

我们都知道,网约车司机为比较自由的平台式就业。虽然不是平台的员工,但客观上为平台创造了价值和利润。正如平台应该通过完善的保障机制来保护用户的安全一样,平台也有责任为司机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

在之前数起乘客被害事件之后,滴滴在舆论和监管压力之下,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乘客安全保障机制。从司机审核到上线接单,再到行程监控,都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比如:司机上线前要接受人脸识别检查,向乘客披露司机部分关键安全信息以提高警惕,增加了行程共享好友、一键报警、行程录音监控等举措。

这套安全保障机制,虽然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有效地提高了乘客安全度。如果早上线的话,空姐案和乐清案都完全可以避免发生。

那么,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是否为司机的出行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服务呢?比如说为司机提供意外安全保险;与110联动一键报警;针对有过危险行为的乘客设立安全黑名单,从提示司机注意安全到禁止使用平台服务等。如果没有,希望尽快完善;如果已有,则找出机制失灵的原因。

只要平台的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尽到相关义务,出现安全案件并非不可谅解。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杜绝犯罪的发生,但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可以让犯罪率降到最低。

写在后面

任何生命都是宝贵的,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相比之前的乘客遇害,滴滴司机遇害案确实关注度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命案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其传播热度会有较大偏差。不是人们失去了同情心,而是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件更加关注。这是人的本性,无关道德说教,普通大众不是专职的社会活动家,让他们对每个社会事件保持着高度关注无疑是不合理的苛求。

对于网约车命案,我想善后最重要的是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未来悲剧的发生概率。希望司机群体也能像乘客那样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应有的安全保障权益,而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给予他们以支持。

蚂蚁虫——科技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师,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曾入围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体作者、2016年钛媒体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网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网年度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